[1]李郇, 洪国志, 黄亮雄. 中国土地财政增长之谜-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增长的策略性[J].经济学(季刊), 2013(4):1141-1160.
[2]周飞舟. 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J].社会学研究, 2007(1):49-82.
[3]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11(11):4-20.
[4]杨继东, 杨其静, 刘凯. 以地融资与债务增长——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 2018(2):52-68.
[5]张莉, 年永威, 刘京军. 土地市场波动与地方债——以城投债为例[J].经济学(季刊), 2018(3):1103-1126.
[6]Li,H. & Zhou, L.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5, 89,(9):1743-1762.
[7]徐慧,曾伟. 城市政府行为对城市用地供给的影响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4):100-108.
[8]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9]许成钢. 官僚体制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经济学报, 2017(2):5-17.
[10]张军, 高远, 傅勇, 张弘.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 2007(3): 4-19.
[11]Straub, Stephane, Vellutini, C., & Warlters, M.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J].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10(4589).
[12]周飞舟.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 2006(6):100-115.
[13]陶然, 袁飞, 曹广忠. 区域竞争、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效应: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 2007(10):15-27.
[14]郭艳茹. 中央与地方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2):59-64.
[15]孙秀林,周飞舟.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 2013(4):40-59.
[16]陶然, 陆曦, 苏福,等.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经济研究, 2009(7):21-33.
[17]郑思齐, 孙伟增, 吴璟, 等. “以地生财,以财养地”——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 2014(8):14-27.
[18]陆铭, 向宽虎.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4):1-16.
[19]陆铭,张航,梁文泉.“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升了东部的工资”, 中国社会科学,2015(5):59-83.
[20]王贤彬, 徐现祥, 李郇. 地方官员更替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 2009(4):1301-1328.
[21]曹春方. 政治权力转移与公司投资:中国的逻辑[J].管理世界, 2013(1):143-156.
[22]Julio,B. & Yook, Y. Political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Cycle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2, 67(1):45-84.
[23]徐业坤, 钱先航, 李维安. 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投资——来自市委书记更替的证据[J].管理世界, 2013(5):116-130.
[24]谭之博, 周黎安. 官员任期与信贷和投资周期[J].金融研究, 2015(6):8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