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厉以宁.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3]Megginson, W.,and Netter, J. From State to Market: 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vatiz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1, 39(2):321-389.
[4]林毅夫, 刘明兴, 章奇. 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8):81-89
[5]盛丹. 国有企业改制、竞争程度与社会福利——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考察[J].经济学(季刊),2013(4):1465-1490.
[6]陈林,唐杨柳.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基于早期国企产权改革大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11):13-23.
[7]Hsieh, C., and P. Klenow.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 124(4):1403-1448.
[8]龚关, 胡关亮.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3(4):4-15.
[9]罗德明, 李晔, 史晋川. 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2(3):4-14.
[10]黄先海, 金泽成, 余林徽. 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国有部门改革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7(12):62-75.
[11]刘小玄.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产业绩效水平的决定因素[J].经济研究,2003(1):21-29.
[12]吴振宇, 张文魁. 国有经济比重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2000~2012年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5(2):12-16.
[13]夏纪军, 王磊. 中国制造业进入壁垒、市场结构与生产率[J].世界经济文汇,2015(1):50-64.
[14]刘瑞明. 石磊. 中国城市化迟滞的所有制基础:理论与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5(4):107-121.
[15]方红生, 张军.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预算软约束与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J].经济研究,2009(12):4-16.
[16]杨智峰, 陈霜华, 汪伟.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4(9):38-49.
[17]霍利斯·钱纳里, 谢尔曼·鲁宾逊, 摩西·赛尔奎因.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吴奇,王宝松,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