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2012年之后,由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不在发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数据,本文通过对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加总而获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共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1个省市。西藏数据未列入。
③全局莫兰指数为0.2278。
④全局莫兰指数为0.5046。
⑤全局莫兰指数为-0.5828。
参考文献:
[1]毛其淋,盛斌.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动态——来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证据[J]. 管理世界, 2013(3):48-68.
[2]牛泽东,张倩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1):51-67.
[3]冯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研究:1996-2006[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2):67-74.
[4]Coelli T.J.A Multi-stage Methodology for the Solution of Orientated DEA Models[J].Operations Research,1998,23: 143-149.
[5]王永保.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 2007(9):19-21.
[6]刘靖宇,张宪平.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测度与空间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1):110-112.
[7]牛泽东,张倩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51-67.
[8]李星光,于成学.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09,11(5):102-105.
[9]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10]陈爱贞,钟国强.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贸易是否促进了其技术发展——基于DEA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学家, 2014(5):43-53.
[11]任曙明,吕镯.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4(11):10-23.
[12]葛鹏飞,黄秀路.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的空间效应[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9):44-48.
[13]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0(7):43-55.
[14]Andersen P, Petersen N C.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3,39(10):1261-1264.
[15]田毕飞,陈紫若. FDI对中国创业的空间外溢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2016(8):40-57.
[16]李汝资,刘耀彬.1978年以来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7):57-62.
[17]Malmquist S.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surfaces[J]. Trabajos De Estadistica, 1953,4(2):209-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