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志刚,习银生,张世煌.2008/2009年度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状况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3):16-23,110.
[2]刘文霞,杜志雄,郜亮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8(4):13-27.
[3]李娟娟,黎涵,沈淘淘.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济纵横,2018(4):113-118.
[4]顾莉丽,郭庆海,高璐.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效应及优化研究——对吉林省的个案调查[J].经济纵横,2018(4):106-112.
[5]李国祥.玉米价格与生产者收益关系的研究——基于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4):53-58.
[6]武舜臣.粮食安全保障与稻麦“三量齐增”应对:中国玉米和日本稻米改革的经验启示[J].经济学家,2018(4):96-103.
[7]张晓山,刘长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与去库存[J].农村经济,2017(7):1-6.
[8]顾莉丽,郭庆海.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及其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7):72-79.
[9]林光华,陈佳鑫.国内外玉米价格传导效应研究——基于玉米临储政策改革背景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3):111-114.
[10]朱晓乐.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动因、成效与展望[J].宏观经济研究,2018(4):119-123.
[11]刘慧,秦富,赵一夫,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成效与推进建议[J].经济纵横,2018(4):99-105.
[12]李光泗,郑毓盛.粮食价格调控、制度成本与社会福利变化——基于两种价格政策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8):6-15,110.
[13]樊琦,祁迪,李霜.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的改革与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8):74-81,111.
[14]Ashenfelter O, Card D. Using the Longitudinal Structure of Earnings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raining Program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 67(4):648-660.
[15]周晶,陈玉萍,丁士军.“一揽子”补贴政策对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J].中国农村经济,2015(4):29-43.
[16]郑新业,王晗,赵益卓. “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J]. 管理世界,2011(8):34-44,65.
[17]马宇.国际冲击、供需缺口与粮价波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8(5):7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