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9——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翠菊,张宗益.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37-43.
[3]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187(4):33-42.
[4]周倩玲,方时姣.地区能源禀赋、企业异质性和能源效率——基于微观全行业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2019(2):68-80.
[5]邵帅,杨莉莉.自然资源丰裕、资源产业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 2010(9):26-44.
[6]彭爽,张晓东.“资源诅咒”传导机制:腐败与地方政府治理[J].经济评论, 2015(5):39-49.
[7]文雁兵.发展型政府的阵痛:名义攫取之手与资源诅咒效应[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5):116-126.
[8]Brian R. Copeland and M. Scott Taylor.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3):755-787.
[9]王锋,冯根福.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 2011(4):127-137.
[10]何江,张馨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南方经济,2006(5):44-52.
[11]陈诗一.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于向宇,李跃,陈会英,等.“资源诅咒”视角下环境规制、能源禀赋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5):55-63.
[13]Fan,M., Shao S., Yang L.Combining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and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o Investigate Industrial Total Factor CO2 Emission Performance:A Case of Shanghai(China)[J].Energy Policy,2015,79:189-201.
[14]邵帅,张可,豆建民.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19(1): 36-60。
[15]李江龙,徐斌.“诅咒”还是“福音”:资源丰裕程度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8,53(9):153-169.
[16]谢宜章,赵玉奇.空间资源视角下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8(6):5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