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此处客观实际概括为工资单位的改变、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改变、在计算净收入时没有计入的资本价值的以外变动、对时间折算的贴现率的改变以及财政政策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金宝.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风险偏好与城市家庭的旅游消费——基于国内24个城市的家庭调查[J].旅游学刊,2014(5):31-39.
[2]庞世明.中国旅游消费函数实证研究——兼与周文丽、李世平商榷[J].旅游学刊,2014(3):31-39.
[3]周文丽.西部典型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48-153.
[4]余凤龙,黄震方,方叶林.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研究,2013(8):1565-1576.
[5][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5-116.
[6]王亮.对中国现有的几种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的评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5):28-32.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64-175.
[8]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0):6-8.
[9]李雄军,曹飞.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8):6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