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旅游文化
    基于景气测度的黑龙江省旅游业景气指数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景气指数研究团队
    2017, 59(9): 1-6. 
    摘要 ( 85 )  
    景气指数是指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调查中的定性指标,从而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本文采用美国商务部编制合成指数(CI)的方法,编制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景气指数,以此作为观测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波动的综合尺度,并结合当前黑龙江省的经济形势对合成指数进行分析,探究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周期性规律,对旅游业局势与行业周期波动转折点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判定行业整体波动情况和走势,旨在为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政策的制定和旅游公司的微观经营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消费思维转变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分析
    祝合良,王明雁
    2017, 59(9): 7-13. 
    摘要 ( 123 )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消费越来越朝着个性化方向转变,消费者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思维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免费、共享、共创、跨时空消费等方面。从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来看,免费、共享、共创等消费思维在互联网经济创新进程中依次呈现出层层演进的趋势,而跨时空消费思维贯穿始终,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思维转变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消费者共创思维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从向消费者提供最终商品和服务,转变为向消费者提供参与共创的中间服务。消费者参与共创不仅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还能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平台,能够为大众参与创新、创业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装尺寸对放纵消费的影响 ——基于自我控制视角的分析
    张广玲,丛鼎,寿志钢
    2017, 59(9): 14-20. 
    摘要 ( 109 )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关心消费自我控制问题,尤其是放纵消费行为的自我控制。本文经由三个实验探查了不同包装尺寸对消费者放纵消费行为的影响。其中,实验一通过操纵透明包装和不透明包装情况下产品的包装尺寸,发现不透明包装情况下小包装尺寸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放纵消费意愿,而透明情况下大包装尺寸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放纵消费意愿;实验二和实验三证明感知控制威胁是导致这一影响的内在原因。研究结论拓展了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除了展示包装尺寸对消费者放纵消费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还证明了感知控制威胁是这一影响的内在原因,增加了对消费者自我控制内在心理机制的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案例比较的中国情境下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
    王家宝,薛曼,敦帅
    2017, 59(9): 21-27. 
    摘要 ( 88 )  
    本文基于Osterwalder等人提出的商业模式画布模型,通过对滴滴出行等多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情境下分享经济的企业商业模式。与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企业通过搭建分享平台获取收益,利用平台使供给侧更好把握需求侧的价值主张,分享具有个性化的闲置资源,从而调节供需双方的关系,信息技术和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对称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本土化、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盈利层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社会网络意见领袖对客户间接价值的影响
    潘蕊1,周静2,关蓉1
    2017, 59(9): 28-32. 
    摘要 ( 68 )  
    从社会网络理论出发,通过对国内某移动通讯运营商提供的用户之间通话和短信数据以及消费记录的分析,提炼出用户通话网络与短信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网络结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并将现有客户分为不活跃用户、中等活跃用户和意见领袖,将客户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探究意见领袖对客户间接价值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意见领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客户间接价值上,其个人消费金额(直接价值)与其他消费者并无显著差异。但是,由于其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和活跃程度,使得与意见领袖间接联系的消费者的消费金额有了显著提高。这一研究结论表明衡量客户价值应以个人的消费额度为基础,而且一个客户的价值还应该包含他的社会关系价值;为了稳定广大客户长期在网,通信服务业要注重对意见领袖的识别和维护,他们具有加固网络联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临时性团队的研究视角
    何会文1,高欣2
    2017, 59(9): 33-39. 
    摘要 ( 79 )  
    展会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力资源配置对参展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临时性团队的研究视角,经由理论推演和对158个参展团队、571名参展工作人员的调查,从领导者特征、团队氛围和成员构成多样性方面解析人力资源配置对参展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领导者特征方面,参展经理或参展协调人的领导能力和道德水平对参展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团队氛围方面,参展团队的行为规范水平和快速信任水平对参展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成员构成多样性方面,虽未发现它对参展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但它与参展绩效的诸多影响因素显著相关,也是组建参展团队时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企业伦理行为与消费者响应分析
    蒋丽芹,史敏,张迪
    2017, 59(9): 40-46. 
    摘要 ( 90 )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视角,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和AMOS20.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验,探讨顾客感知价值在企业伦理行为与消费者响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消费者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伦理行为的消费者关系伦理与回馈社会对消费者情感响应、行为响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伦理行为的环境保护维度对消费者情感响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感知价值在企业伦理行为与消费者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费者信任在消费者关系伦理、环境保护与消费者情感响应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旨在为企业开展伦理活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感知价值以及增强消费者响应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史新考
    旧中国金融机构在口岸开埠之初的发展路径 ——以近代钱庄、票号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为例
    白云1,王毅2
    2017, 59(9): 47-52. 
    摘要 ( 77 )  
    旧中国在贸易口岸开埠之初,中西方的贸易并非在中外商人之间直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双方是外商与钱庄、票号。基于旧中国特有的社会禀赋结构,钱庄和票号在与外国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与外国银行合作,在中国金融市场开展借贷业务。在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今天,旧中国金融业在贸易口岸开埠之初的做法值得借鉴。中国本土金融业需要在原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需要将西方国家金融发展的肯定成果“拿来”,利用比较优势跨越发展中的“卡夫丁峡谷”,打造适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模式,走出一条“东方社会”特有的金融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盈余平滑、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误定价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2000-2012年数据的分析
    张静,王生年
    2017, 59(9): 53-59. 
    摘要 ( 101 )  
    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而被错误定价的“异象”,导致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分析盈余平滑、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误定价的关系,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产误定价产生正向影响,盈余平滑能够缓解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产误定价产生的正向影响;相比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价高估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盈余平滑对异质信念与股价高估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存在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这说明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对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客观公允地认识评价盈余平滑行为对降低资产误定价的积极作用,但也须对其加强管理,防止其过度运用而形成盈余操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史恩义
    2017, 59(9): 60-68. 
    摘要 ( 69 )  
    汇率变动对国内产品价格、进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传递效应,贸易厂商根据其平均价格加成能力、对进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等市场势力大小调整其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同时,金融结构的变迁也影响着研发投入结构的调整。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市场势力增强对不同地区研发投入有不同效应,但市场势力与实际有效汇率共同作用均有显著效应;实际汇率通过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研发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下更多关注的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而对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较为忽视;金融结构的变迁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东部地区表现出这一显著特征。因此,我国应合理运用汇率政策,积极培育企业市场势力,优化配置研发结构,加快发展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常账户失衡内在根源: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
    王佳
    2017, 59(9): 69-79. 
    摘要 ( 82 )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形成国际所普遍接受的有效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
    示范或挤出效应:互联网金融平台效率的实证研究
    庄雷,赵成国
    2017, 59(9): 80-87. 
    摘要 ( 91 )  
    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网络经济的特性,本文利用双边市场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机制,比较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两种中介模式的融资效率;通过收集2013年10月到2016年2月两百多家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从成交规模、成交用时和成交风险质量来实证检验网络借贷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方的挤出效应明显,借款者方的示范效应明显。因此,应统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披露标准,有序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合理竞争并加强平台的综合监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经济效应:效率评价及路径优化
    司翼1,高飞2,王亚芬3
    2017, 59(9): 88-92. 
    摘要 ( 72 )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对西部省区的影响效应最大,东部省份的影响效应最小;东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依次递减,中部地区的规模效率最高,说明整体上中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投入规模相对是比较合理的;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动态分析表明,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各省的表现更好,而且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趋势,但中部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则略有下降。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方式和路径上可以进一步优化,应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进行多重设计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郭玉晶,宋林,张礼涛
    2017, 59(9): 93-102. 
    摘要 ( 79 )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互动发展。基于全国30个省区1998-2014年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对中国各省区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时间维度表明,以2003年为转折点,民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之后开始缓慢上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波动平稳,表现出经济周期特征。各省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均值呈“W”型,表现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表明,各地区民营经济指数与区域经济指数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民营经济指数区域差异明显,整体表现出“东-中-西”特点,中部地区本身分化明显。省际间的耦合程度分布不平衡且差异明显,耦合度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分化格局;通过时差相关分析得出,民营经济综合指数是区域经济综合指数的先行指标,具有预警功能;各类影响因素中,研发支出与上市公司对耦合度影响最显著。研究表明,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互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ISSP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王曙光,梁伟杰
    2017, 59(9): 103-109. 
    摘要 ( 55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研究
    批判视野下罗尔斯和森的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
    朱成全1,李东杨2
    2017, 59(9): 110-117. 
    摘要 ( 63 )  
    本文围绕约翰·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关于分配正义理论中基本善和可行能力的争论而展开,认为森的分配正义理论采取一种面向实际的现实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的对比,因而更具合理性;二者理论的相同点表现在避免了效用比较问题、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异质个体的多样性特征,不同点表现在对于自由追求标准不同、比较指标范围不同、差别原则适用对象不同和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以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两者理论进行哲学批判,并综合二者的互补性从分配制度和政策上探索有效治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更具有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帕累托到卡尔多:财政体制改革两个背景分析
    胡娟1,陈挺2
    2017, 59(9): 118-126. 
    摘要 ( 56 )  
    任何制度改革都会涉及利益调整,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上遵循“存量不动,增量调整”思想,始终坚持双轨制运行,这种改革方式保持了既得利益格局,减少了改革阻力,规避了主要矛盾,是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模式。当前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不同,利益格局固化,帕累托改进空间基本无存,财政体制改革更适用于卡尔多改进模式,在卡尔多补偿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提高,制度改革就可行,之后利用财政手段对改革红利进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独立董事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的影响
    冯均科,侯玮,马晨
    2017, 59(9): 127-134. 
    摘要 ( 94 )  
    规范的独立董事能够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于团队异质性、高层梯队等理论,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独立董事异质性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以及兼职数异质性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任期异质性、薪酬异质性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具有负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学术背景与职业背景异质性对其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不仅增强了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的关注,还有利于上市公司从管理者团队特征的角度加强公司独立董事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深层次地拓展了有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匹配机制整合模型的工作场所性别偏见分析
    吴欢伟,张文君
    2017, 59(9): 135-143. 
    摘要 ( 56 )  
    工作场所性别偏见倍受社会关注,通过对工作场所性别偏见的前因、后效与边界条件进行梳理,发现工作场所性别偏见主要源于两类不匹配:在主观认知方面,性别刻板印象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的不匹配, 导致女性遭遇性别角色一致偏见(包括描述性偏见和规范性偏见);在客观特征方面,性别与当前职业性别分布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女性遭遇外部人偏见。此外,工作场所性别偏见导致针对女性的众多组织不公正现象,如不公正的工作绩效评估、性别工资差距和领导力困境等,受到个体特质与组织情境多层面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文献的研究
    李从刚1,权小锋2
    2017, 59(9): 144-152. 
    摘要 ( 116 )  
    公司治理理论自股东治理观逐渐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以来,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切入,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考察利益相关者能否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来探讨其公司治理作用。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媒体、审计师和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其治理效果可概括为监督效应、压力效应、替代效应;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利益关联的性质、程度与作用渠道的不同,其公司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利益相关者治理效果存在替代效应,其异质性和公司特征、内部治理机制、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各主体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影响公司治理效果。因此,应从强化内部治理机制和改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改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效果,以最大化地发挥其监督效应并减少压力效应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经销商风险规避和公平关切的闭环供应链决策分析
    许民利,刘恬,简惠云
    2017, 59(9): 153-162. 
    摘要 ( 81 )  
    现实中决策者往往不是完全理性的,表现出多种行为偏好。考虑由一个原制造商和一个经销商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系统,以双方为风险中性和公平中性决策者时的博弈结果为参照,构建原制造商考虑和不考虑经销商风险规避、公平关切行为的差别定价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销商风险规避和公平关切行为改变了原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定价策略,当经销商具备风险规避和公平关切行为时,原制造商应予以考虑,这有利于经销商效用的提升,也可确保原制造商不会得到最坏的博弈结果。经销商风险规避和公平关切行为有损于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供应链利润再分配。原制造商考虑经销商风险规避和公平关切行为,只能消除公平关切心理对经销商决策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规避心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效果、作用机理及调节因素
    周卉1,谭跃2,鄢波3
    2017, 59(9): 163-169. 
    摘要 ( 66 )  
    本文以2007-2015年的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对象,采取回归分析、分组检验等方法,探讨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和调节因素。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显著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并且是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来发挥作用的;对于成长性、竞争性和小规模企业而言,这种缓解作用更为明显。所以,金融机构可将成长性、竞争性行业和小规模企业视为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客户;缺少不动产的融资企业,尤其是成长性、竞争性行业和小规模企业,可寻求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获得资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外部环境、个人能力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佐赫1,孙正林2
    2017, 59(9): 170-177. 
    摘要 ( 87 )  
    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相应的就业环境对农民工群体的劳动力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但在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考量中往往忽视了外部环境尤其是就业环境因素的改变。本文运用结构方程定量测算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能力因素对样本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强度。研究表明,外部就业环境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最强,其中又以农民工进城后的工作稳定性、工资水平、工作的满意程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其市民化决策影响最大。政府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应着力提高农民工的个人能力水平以应对就业环境的改变,同时积极引导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合理分流农民工的迁入地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法论丛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法律监管规则的反思与完善
    胡鹏
    2017, 59(9): 178-187. 
    摘要 ( 73 )  
    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指出险资是股票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并要求险资主动介入资本市场以助推其长期稳定发展。近期“险资频繁举牌”事件却让公众纷纷侧目,一时间险资成为众矢之的。险资举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凸显了我国这一领域监管规则存在诸多短板,为解决险资短期操作和“血洗董事会”等问题,应从保险监管和证券监管两个角度着力。前者从负债和资产两个端口同时发力,负债端注重提高保险产品风险保障额度,回归“保险姓保”的本质;资产端则注重加强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实现资产负债匹配,引导险资进行价值投资。后者要从完善险资和一致行动人举牌规则,准确评估险资股票投资集中度风险、强化险资信息披露义务、建立穿透式监管规则入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
    B2C模式跨境电子商务合同类型辨析
    高乐鑫
    2017, 59(9): 188-192. 
    摘要 ( 82 )  
    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实践中,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为了摆脱产品质量责任,往往反对传统买卖契约论,否定其销售者身份。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合同的类型认定存在买卖契约论、非买卖契约论和委托契约论三种分歧观点,但立基于确立买卖合同和委托合同基本标准的差异,跨境电子商务合同无疑构成买卖合同。时下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制定阶段,应当对跨境电子商务合同类型予以间接界定,继而由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定纷止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