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考虑自有品牌的零售商订购及退货策略研究
    郭俊杰, 赵启兰, 宋光
    商业研究    2025, 67 (1): 1-.  
    摘要362)     

    自有品牌能够提升零售商竞争力,但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时需面对库存成本上涨、零供矛盾、消费者认可度不足等挑战。本文基于零售商订购成本、消费者退货成本、产品残值率、供应链利润等因素,构建博弈模型,解决零售商自有品牌与知名品牌间的订购与差异化退货策略的决策问题。研究表明,退货策略对两类商品的最优订购量具有显著影响,零售商制定退货策略时应根据消费者的退货成本与产品残值率进行动态调整;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时,零售商对自有品牌采取限制性的退货政策是最优选择;在追求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时,差异化退货策略能够优化订购和供应链效率;而追求自有品牌销量最大化时,宽松的退货政策有助于提升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国有股权参股与民营企业杠杆操纵
    王钰涵, 闫春
    商业研究    2025, 67 (1): 132-.  
    摘要252)     
    民营企业应对“去杠杆”政策的策略性行为已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挑战。利用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杠杆操纵程度。机制研究表明,国有资本参股通过提升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优化其治理水平进而弱化杠杆操纵的动机;同时增强民营企业的股价信息含量,抑制其借助内部优势构筑信息壁垒,继而降低杠杆操纵。针对不同压力情境测试发现,高去杠杆压力和高融资压力削弱了国有股权的治理与信息优势;高声誉损失压力和良好融资环境强化了主效应。拓展性研究显示,拥有较高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内部治理制度、分析师关注度高和机构投资者外部监督力度大的样本企业中,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的杠杆操纵的缓解作用显著。此外,区分杠杆操纵形式发现,国有股权参股对名股实债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数据要素集聚、科技创新与数字新质生产力
    褚希伟, 王婧卜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  
    摘要213)     

    基于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据要素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以及科技创新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集聚能够有效促进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在数据要素集聚驱动数字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组和市场化程度低组,数据要素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组和市场化程度高组更显著。据此,应健全数据要素发展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数据要素配置方案,提升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政府数据开放对中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孙国良
    商业研究    2025, 67 (1): 11-.  
    摘要166)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可以赋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本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采用2007—2023 年中国沪深 A 股上市的高技术企业样本数据, 系统考察政府数据开放对中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 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推动中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分析发现, 政府数据开放可通过发挥信息溢出效应、 创新协同效应, 推动中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 政府数据开放对于国有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 政府数据开放对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更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融通创新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孙茜, 田毕飞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0-.  
    摘要164)     

    基于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融通创新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直接影响以及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通创新会加速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并且,融通创新主要通过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助力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融通创新对成熟期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融通创新更能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据此,应开发多元主体支撑的融通创新模式,全方位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战略,助力企业高质量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李方卓, 郭王玥蕊, 韩定夺
    商业研究    2024, 66 (5): 69-.  
    摘要159)     

    本文基于企业垄断竞争模型,采用2012—2022年企业面板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非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调节成本较低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度较高地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率效应、就业效应和劳动者议价能力三条机制路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应坚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整数字技术进步偏向性,促进效率与公平相兼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否改善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的验证
    景杰, 刘玲雁
    商业研究    2024, 66 (5): 38-.  
    摘要158)     

    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已成为改善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我国284个地级市2010—2021年样本数据,基于数据要素交易场所或交易平台建立的外生冲击,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显著提升了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通过改变地区金融科技水平、产业结构与金融开放环境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据此,应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金融资源供给侧改革,促进传统要素市场与数据要素市场融合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数字技术创新、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
    廖珍珍, 茹少峰, 成依阳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9-.  
    摘要157)     

    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资本和能源要素的配置,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偏向型技术进步可能进一步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本文采用2006—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并拓展分析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能源效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城市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城市技术进步主要偏向资本,但偏向资本的程度在减弱,且我国城市能源和资本之间总体呈现替代关系。数字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数字技术创新能够通过促进能源消费绝对规模增加和相对规模增加,从而促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而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除数字产品服务业外,数字技术创新其他维度均能显著促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拓展分析发现,当资本和能源为替代关系时,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存在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表现——基于资源获取与配置视角
    张新月, 刘智云, 师博
    商业研究    2025, 67 (1): 122-.  
    摘要147)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其通过资源重构机制赋能ESG表现的内在路径亟待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企业资源编排理论,构建“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双维度分析框架,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履行与公司治理效能。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技术协同网络及优化关系资本配置提升资源获取规模,同时借助创新要素重组、绿色投资倾斜及生产流程再造实现资源配置效率跃升,进而推动企业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融资约束显著、财务风险较高及战略规划短视的企业具有更强的ESG改善效应,突显其促进企业均衡发展的普惠价值。此外,数字化转型通过抑制企业的选择性披露、“漂绿”及策略性创新等行为有效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数智赋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屠年松, 肖涛
    商业研究    2024, 66 (6): 1-.  
    摘要145)     

    数智技术蓬勃发展和多场景应用,助力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给制造业对外贸易带来了突出影响。本文利用中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数智化发展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智化对省级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智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促进效果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地区差异,中美贸易摩擦弱化了这一正向促进作用,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低水平对外开放地区这种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促进生产率提升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是数智化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传导渠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数智化对其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新零售情景下企业零售数字化转型与绩效提升路径
    张敏, 陈志成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04-.  
    摘要144)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零售作为挖掘消费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构筑商业业态的重要环节,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结合“新零售”特征,运用DEA-Tobit模型检验零售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供需匹配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增强研发能力等三条路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水平,带动企业绩效提升。其中,企业零售数字化转型对经营效率提升作用最大,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最小。此外,数字化转型在地区间、产业间、企业间等存在广泛的不平衡性。据此,应合理评估企业零售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正视企业零售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不均衡性,注重政策配套,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科技金融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
    姚凤阁, 于佳怡
    商业研究    2025, 67 (1): 47-.  
    摘要144)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科技金融通过政府创新补贴与信息约束程度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分析还表明,企业性质、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等内外部环境差异会导致科技金融政策出现异质性的影响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绿色制造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绿色工厂认证的证据
    杜然, 刘柯
    商业研究    2025, 68 (2): 1-.  
    摘要138)     

    绿色制造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绿色工厂认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工厂认证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证政策主要通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来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较强的地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采取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绿色工厂认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工厂认证政策能沿着供应链促进上下游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溢出效应。此外,认证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协同强化认证项目的生产率增长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数字化背景下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路径
    胡琳娜, 陈劲, 张婷婷
    商业研究    2024, 66 (5): 94-.  
    摘要137)     

    企业绿色创新对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以及数字化背景下,利用上市能源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路径,并提取多年度组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能源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受到企业内部数字化、动态能力、冗余资源以及外部环境动力、活力、压力等多个前因条件共同作用,并形成了数字化单驱动型、动态能力单驱动型以及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双驱动型等三种驱动模式;此外,传统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主要驱动模式为动态能力的单驱动模式,而新能源企业实现绿色创新的主要驱动模式为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双驱动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数智化转型如何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的多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张万里, 黄水明, 宣旸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34-.  
    摘要128)     

    当前,数字产业化已从数量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节点,有助于改变创新模式,提高绿色创新。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非金融类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企业数智化转型如何影响绿色创新,分析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的多重链式中介效应,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智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企业数智化转型通过提升高管薪酬激励、董监高受教育水平和董监高老龄化,进而促进社会责任,最终提高绿色创新;民营企业数智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大于国有企业,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对数智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国有企业不显著;东部地区企业数智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大于中部,西部地区最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创新驱动与要素配置视角的检验
    邸勍, 袁晓玲, 张美莎
    商业研究    2024, 66 (5): 59-.  
    摘要127)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2011—2020年286个城市为样本,考察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之后依次为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数字金融数字化程度。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优化要素配置两种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效应的贡献度大于要素配置效应。不同城市化推进模式下,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政府主导型和广度推进型城市,市场主导型和深度推进型城市的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城市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产出
    刘迪, 黄赜琳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14-.  
    摘要126)     

    基于数字经济视角,本文以中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象,构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数,考察城市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呈现先下降(2013—2015年)而后上升(2016—2021年)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营商环境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呈现企业、行业及区位的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是城市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数据要素集聚与实体经济结构优化:“脱虚返实”的视角
    文杰, 张振堃, 吴鼎纹
    商业研究    2024, 66 (6): 10-.  
    摘要126)     

    以数据要素集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是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本文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探讨数据要素集聚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集聚显著降低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即促进实体经济结构优化。机制识别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可以减弱预防性储备动机并增强实体获利能力,进而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异质性检验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低金融错配、高偿债能力、地区金融科技水平较高以及法律环境较好的样本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集聚也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税收激励、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侯尚法, 杨英琦
    商业研究    2024, 66 (6): 66-.  
    摘要122)     

    制造业企业作为强国之基,其转型升级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生产力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使用2010—2023年间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考察了税收激励、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性和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实施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均能够显著推动制造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在此过程中,税收激励发挥了“助推器”作用,有效激发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潜能与活力;新质生产力则作为“内部核心驱动力”,加速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二者协同产生了显著的合力效应。此外还发现,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国有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展现出更强的优势,而税收激励政策则对民营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平台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了吗?
    陶爱萍, 任杰
    商业研究    2024, 66 (5): 124-.  
    摘要118)     

    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等构成的新型经济模式,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直接影响机理及间接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3—2021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机制分析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可通过提高流通效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来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经济发展对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门槛效应。研究结论对提升新质生产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