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商经理论
    贯彻十九大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 ——消费者自我概念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
    盛光华,葛万达,岳蓓蓓
    2018, 60(12): 1-10. 
    摘要 ( 123 )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需要每一个公民化美丽中国理念为自觉行动,推进消费模式向绿色转型,而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则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自我概念是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和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以环境态度为中介变量、感知效力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来解析消费者自我概念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通过抽样调查与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的独立自我负向影响环境态度,依存自我和生态自我正向影响环境态度;依存自我不仅直接正向影响绿色购买意愿,还可以通过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环境态度正向影响绿色购买意愿,感知效力在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意愿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培养和引导消费者生态自我的自主动机,形成强烈而稳定的环境态度,增强其行为的感知效率,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购买行为模式,是推进美丽中国文化和制度建设的有效进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
    曹志立,孙德超
    2018, 60(12): 11-19. 
    摘要 ( 208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进程中,乡村治理是国家行政和村庄社会为实现乡村运行有序、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而进行的互动与合作过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Nvivo11自动文本分析工具对198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权利基础、理念取向、实践目标、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权利不断强化;社会协商参与增强;城乡发展日渐融合,乡村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实现了制度供给与基层自治的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需要继续强化政府和村庄在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权责体系、严格对于村庄精英群体行为的约束、完善村级党组织引导下的乡规民约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基于颠覆性创新的分享经济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研究
    敦帅1,陈强1,刁雅钰2
    2018, 60(12): 20-27. 
    摘要 ( 127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分享经济企业迅速崛起,并在短时内构建起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传统企业造成了极大冲击。结合分享经济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以三家典型分享经济企业为例,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提出分享经济企业通过对传统企业不同市场的颠覆和侵蚀而构建起竞争优势的机理与路径,认为分享经济企业可以通过侵蚀低端市场构建成本优势,通过侵蚀外围市场构建集成优势,通过侵蚀独立市场构建差异化优势。上述结论为分享经济企业通过颠覆性产品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对传统市场颠覆和侵蚀,从而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企业IPO为什么会对行业竞争对手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A股IPO行业关注效应的视角
    胡志强,邱胜
    2018, 60(12): 28-36. 
    摘要 ( 269 )  
    企业IPO会对行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实证研究发现,IPO事件会引起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关注,形成对行业内上市公司股票的购买压力。在A股市场,这种非理性购买压力甚至高于IPO事件对同行业已上市公司产生不利竞争影响带来的抛出压力,使得A股出现IPO企业的行业竞争对手股票价格不降反升的异常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冷门行业中,IPO事件引起的行业关注显著降低了投资者与行业内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迫使其改善经营状态,而且行业内出现新的上市企业,行业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竞争对手也有动力主动去改善经营状态,使得IPO事件对于竞争对手企业的长期经营绩效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上述结论表明可以通过IPO来提高战略扶持行业竞争力,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以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东道国投资风险、国家距离与我国OFDI布局选择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
    黎绍凯1,张广来2,张杨勋1
    2018, 60(12): 39-48. 
    摘要 ( 146 )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空间布局优化创造了平台和机遇。本文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从区位选择与投资行为两个维度分析东道国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和国家距离因素对我国在“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与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家距离因素中的制度距离、经济距离、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与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机的经济、技术、资源禀赋三个方面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异质性偏好”,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和国家距离对我国OFDI的影响显著高于经济较发达国家;高技术水平国家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对我国OFDI的影响显著低于低技术水平国家,而低技术水平国家的国家距离因素对我国OFDI的影响显著低于高技术水平国家;我国OFDI对于资源禀赋较高的国家具有较强的风险偏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地方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机理与路径 ——基于供给弹性的实证分析
    吴梓境1,张波1,朱琳2
    2018, 60(12): 49-56. 
    摘要 ( 139 )  
    住房供给弹性关系到房价形成机理与住房政策稳定性,是建立中国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理论研究重点。政府行为是住房供给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政府运用控制土地出让量与管制用地类型等两个核心路径,通过土地要素对住房市场实施干预。本文通过选择土地供给弹性与招拍挂收入占土地总收入比重两个代理变量,运用34个大中城市2012-2016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会降低住房供给弹性,导致供给调整出现粘滞效应,使得需求侧的调控政策失灵。因此应当通过调整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地方财税体制、升级区域产业结构等方式改变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目标函数,会更有利于住房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运用监管科技促进互联网金融均衡规制 ——以P2P网贷市场准入规制为例的研究
    唐士亚
    2018, 60(12): 57-63. 
    摘要 ( 116 )  
    互联网金融规制中存在着具有价值判断和目标属性上差异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两大基本目标。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强监管”背景下,金融稳定成为高于金融创新的首要价值选择,但这种政策规制目标的冲突常常使规制陷入“金融创新-金融稳定”周期性的目标反复循环困境中,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规制目标设定的科学限度、规制制度安排的完善程度和规制工具选择的合理程度的影响。利用互联网金融“目标-内容-工具”规制框架分析我国P2P网贷市场准入制度及案例,说明在规制目标选择、央地制度供给和规制工具运用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状况,抑制了P2P网贷市场的金融创新,且P2P网贷市场准入制度并未实现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为突破规制困境,应将监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纳入监管科技的框架中,构建一个兼顾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消费者信心、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姜伟,闫振坤
    2018, 60(12): 63-74. 
    摘要 ( 173 )  
    毋庸置疑,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我国的货币增长率、利率、汇率、消费者信心、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月度数据,采用能够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分析在消费者信心的预期效应框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从时变的角度看,消费者信心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利率、汇率对通货膨胀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基于货币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并未减弱,反而日渐成熟;消费者信心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预期效应是通畅的,能够长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关联担保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分析 ——基于信息风险和债务代理风险的机制检验
    张俊民1,李会云1,2,宋婕1
    2018, 60(12): 75-80. 
    摘要 ( 105 )  
    近年来关联担保现象日益频繁,关联担保作为一种融资机制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信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以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司接受关联担保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从信息风险、债务代理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接受关联担保能够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关联担保降低了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盈余质量;关联担保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在非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市场化程度低的公司更加显著。以上结论表明关联担保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风险、债务代理风险而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在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卖空机制影响公司税收激进程度吗? ——基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经验证据
    黄超1,2,罗乔丹3
    2018, 60(12): 81-89. 
    摘要 ( 117 )  
    借助2010年中国证监会放松卖空约束这一“自然实验”,本文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公司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有助于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外部治理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公司的税收激进程度。进一步研究显示,与税收征管力度较强的地区相比,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的公司面临的外部监督制约较小,有更强的避税动机,因此卖空机制的引入对其税收激进程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而且,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投资者较难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使公司更有条件和空间进行税收激进行为,因此卖空机制的引入更能降低其税收激进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亚太经济一体化视域下CPTPP的生成机理及其后续影响
    曹广伟
    2018, 60(12): 90-96. 
    摘要 ( 95 )  
    本文以美国退出TPP诱发区域一体化格局变动为背景,探讨了CPTPP的生成机理及其后续影响。CPTPP谈判进程大体遵循了“由外及内、外压内促”双向驱动的演进逻辑:外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及其推进的RCEP价值凸显;内部,日本积极发挥协调、引领作用,其他成员国基于经济逻辑的积极参与。内外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构筑起驱动CPTPP谈判的动力机制。随着CPTPP协议的生效实施,其强劲的扩张势头势必冲击“双轨竞争”的一体化格局,迫使亚太一体化进程沿着日澳设定的CPTPP路径行进;同时,其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更好地适应了全球价值链的需求,为新一代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树立了标杆,促使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演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及其新发展
    刘新刚,李佳颍
    2018, 60(12): 97-101. 
    摘要 ( 102 )  
    从抽象理性人出发,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完全自由市场下的经济全球化会带来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基于自由放任理念的经济全球化却在20世纪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交往,指出由于分工失衡、资本疯狂逐利、国际财富分配不均等社会性因素,自由市场经济下不加治理的资本国际化形成了明显的周期性,并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目前,揭开经济全球化真实运行规律已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历史的变迁需要人们结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基于《资本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观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只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认识论、人类共同利益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且整体地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影响,才能跳出经济全球化的“周期律”,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所有制改革下政府对改革路径选择的决策机制
    陈颖
    2018, 60(12): 102-108. 
    摘要 ( 96 )  
    关于政府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控制权博弈模型分析说明,单纯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谁获得控制权,都很难实现怕累托最优,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失效风险,需要政府参与制度设计与改革路径决策。影响政府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偏好有四个因素:政府的政治收益、政府财政压力、企业国有资产的占比、企业规模,以及这些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时变特征研究
    庞晓波1,胥日2
    2018, 60(12): 109-115. 
    摘要 ( 115 )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稳定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基础指标中拟合出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通过TVP-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与金融稳定之间的时变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提高金融稳定性;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显著优于价格型政策,政策当局在调控过程中仍以数量型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调控效应更加表现为一种长期效应,货币当局应着眼于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的稳定性,采取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从而为公众树立良好预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率期限结构静态拟合方法研究
    王雪标1,张奇松2
    2018, 60(12): 116-124. 
    摘要 ( 113 )  
    建立健全完整的利率期限结构,并反映经济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目的是构建适合于中国实际情况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更加精准地刻画。静态估计和动态估计是利率期限结构估计的两种基本方式,其中静态估计是验证动态估计模型以及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通过分析静态估计中的重要方法——三次样条函数估计方法的基本模型结构,根据市场经验和基本遗传算法对三次样条函数进行分界点估计的劣势,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机制和动态概率的改进遗传算法对三次样条函数分界点进行估计;对比多个债券样本时间点的估计结果证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三次样条函数在对利率期限结构估计方面,无论在样本内的模型估计,还是样本外模型预测,均优于基于市场经验和单纯遗传算法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员工-团队认知方式一致性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綦萌,宋萌
    2018, 60(12): 125-132. 
    摘要 ( 107 )  
    随着工作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如何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及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问题备受关注。基于员工-团队二元互动的视角,本文以137个团队和796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手段,将组织公民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动态化和丰富化,从二元视角探讨“员工认知方式”和“团队认知方式”一致性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相比员工和团队认知方式的不一致,一致的认知方式更容易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情绪智力调节了员工和团队认知方式一致性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团队和员工的认知方式一致性以及高情绪智力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 ——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两大视角的探讨
    付玉梅1,张丽平2
    2018, 60(12): 133-143. 
    摘要 ( 103 )  
    多元化经营既可能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又可能因复杂组织结构而恶化代理冲突,并作用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那么其中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是什么呢?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型面板数据为样本及相关检验模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是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产生的代理冲突是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机制,但治理环境的改善可以抑制代理冲突,弱化甚至消除多元经营对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水平的负向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冲突还在多元化经营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由此,对于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其自身更应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其他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要注意防止公司将多元化经营异化为公司控股股东或管理层谋取私利的手段、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基于DEA的专业服务企业组织形式及其效率研究 ——来自审计师与评估师行业的对比
    彭正银1,2,杨静1
    2018, 60(12): 144-152. 
    摘要 ( 102 )  
    组织形式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企业内关键资源的效率。本文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百强的运营效率进行对比发现,审计师行业效率明显高于评估师,这一差距主要表现于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两类机构分别采取的合伙制与公司制。进一步将两类机构资源投入区分为财务与人力计算各资源运营效率发现,两类机构的效率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大于评估机构(公司制),而评估机构财务资源规模效率明显大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表明,组织形式的“资合”与“人合”性质与企业内关键资源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相互冲突导致资源投入无法实现有效运营,相互匹配能够实现效率的提升;同时,人力资源型专业服务企业宜于采用合伙制组织形式,以实现效率的提升;但专业服务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需要逐步进行,防止转制过程仅实现“做大”而没有实现“做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变更与企业财务绩效的交互影响 ——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周晓敏1,2,刘红霞1
    2018, 60(12): 153-161. 
    摘要 ( 138 )  
    为了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我国2009-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将高管变更分为非常规变更和常规变更,并采用样本配对和分组检验的方法,以高管不变为基准考察在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中不同类型高管变更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中,高管变更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交互影响,其中,非常规组交互影响显著,常规组交互影响不明显;在国企中,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影响不明显,交互影响不显著;在非国企中,两种类型的高管变更均负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企业财务绩效也负向影响高管变更,只是非常规组交互影响显著,而常规组交互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探明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财务绩效改进与不同类型高管变更之间的交互关系提供了更为稳健可靠、细致的微观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未来股票收益率下降吗? ——企业社会责任异象成因的探讨
    吴战篪,游峻杰
    2018, 60(12): 162-168. 
    摘要 ( 123 )  
    目前大量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股票收益率负相关,企业当期履行社会责任较好(差),随后的股票收益率较低(高),即存在企业社会责任异象。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9-2016年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责任履行越好,滞后一期股票收益率越低,且不同社会责任维度的履行引起的股票收益率变化不同。社会责任与股票收益率的负向关系在社会责任披露质量高的公司中不显著,在未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披露质量低的公司中显著,说明社会责任异象源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错误定价。进一步应用横截面回归方法检验社会责任是否存在风险溢价,发现社会责任并不存在正的风险溢价,证实了社会责任异象源于错误定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法论丛
    公司治理“遵守或解释”法规则的移植空间质疑 ——来自深交所三个板块上市公司的实证回应
    薛前强
    2018, 60(12): 169-176. 
    摘要 ( 165 )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供的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及以其倡导性规范为代表的“软性”措施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其中作为实现机制的遵守或解释规则备受推捧。为了实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确立了“功能等值物”。通过对2017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实证统计,本文发现上市公司的软法之治与学者们的美好假设相反,仅是立法者的一厢情愿。上市规则有规必守的逻辑惯性、证券法和公司法中对于“重大”一词的负面性和强制化的传统认知、对最好公司治理实践规则的过度迷信,以及披露标准的自我界定等因素都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中国上市公司展现的不同图景恰恰说明公司治理趋同化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并不表明公司治理的“软法”之路在中国走不通。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定位“庙堂之高”盲目的制度输入,而是落脚“江湖之远”培育“软法”的发生要素,从而提升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国际竞争力,而这正是中国特色之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