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商经理论
    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政策建议 ——基于税率结构调整的角度
    庞伟,孙玉栋
    2018, 60(11): 1-6. 
    摘要 ( 135 )  
    本文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从税率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增值税政策变化对行业税负和地方政府收入的影响。增值税税率调整后,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行业中,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取决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比例,而适用6%税率的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税负可能因此增加;税率调整导致行业税负的不同变化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加重了增值税税收收入在区域间的不平衡。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提出简化合并增值税税率档次、增加指向型税收优惠、完善增值税分享机制、适时推进增值税立法以及健全地方税体系等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探讨
    孙少岩1,2,郭扬2
    2018, 60(11): 7-11. 
    摘要 ( 128 )  
    目前,如何破解农业资金短缺、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当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工作,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主导、村社合作的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为农民获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抵押、担保提供中介服务,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项有益尝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打开了正规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农村的通道,有利于降低农民融资成本、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而发展村社合作金融组织也有利于解决农业内生金融供给无效问题。本文分析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运行模式及相关问题,有利于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存在的基础性障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运营研究
    杨栩1,谭琦1,2
    2018, 60(11): 12-17. 
    摘要 ( 122 )  
    实现企业智能化运营对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端制造企业的产业链及内部运营的组织与构建,可以为企业智能化改造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新兴解决方案。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应作为政府及相关企业的一项重要运营技术战略,加强政策引导、路径方案设计,建设相关支持条件与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搭便车行为下服务水平对双渠道供应链影响
    计国君,刘茜,杨光勇
    2018, 60(11): 18-29. 
    摘要 ( 103 )  
    双渠道环境服务溢出效应带来的消费者搭便车行为越来越普遍。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通过构建制造商主导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均提供渠道服务情况下,消费者搭便车因子和渠道服务水平对渠道定价、需求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渠道价格和供应链利润随着搭便车因子的增大而提高,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采取集中决策时,随着网络直销渠道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供应链利润改善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多元化对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 ——基于风险分散效应和出口规模调节效应的检验
    李亚波1,2
    2018, 60(11): 30-37. 
    摘要 ( 93 )  
    贸易的稳定性是实现出口结构升级的基础,而目标市场多元化是减少出口风险、提高贸易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基于异质性分析框架,本文使用中国海关2000-2006年企业-产品-目标市场层面的出口数据,检验市场多元化对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并从风险分散和出口尝试角度分析市场多元化对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风险分散效应,市场多元化可以显著地降低企业出口波动,在剔除了加工贸易与贸易中介样本、替换市场多元化衡量指标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由于出口尝试效应,企业出口规模加强了市场多元化对出口波动的影响,而小规模出口企业市场多元化程度越高,出口波动越大;根据企业出口规模与企业所有权性质分组的回归结果,大规模国有企业市场多元化对出口波动的缓解效果最明显。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总量的比重较大,为了分散贸易风险,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除了维持和巩固与现有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联系之外,我国还应有选择地培育和发展新的贸易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利率市场化、地方政府干预与信贷配置效率 ——基于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马娟1,万解秋2
    2018, 60(11): 38-47. 
    摘要 ( 118 )  
    基于我国地方政府经常干预银行信贷配置的现实,本文运用2003-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省际信贷配置效率视角实证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贷配置效应及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省际信贷配置效率的提升,但地方政府干预显著干扰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商业导向;地方政府干预的负向影响冲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贷配置正向效应,即使剔除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特殊信贷政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省际信贷配置依然缺乏理性,信贷资源省际配置效率整体低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增择时与折价率及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 ——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经验证据
    张强1,佘杰2
    2018, 60(11): 48-57. 
    摘要 ( 125 )  
    在股权再融资的过程中,公司是否存在市场择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6年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定增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对定增折价率和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对于定价基准日和股票发行日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择时行为,无论何种类型的定向增发,只有定价基准日的择时能力显著影响公司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对于面向控股股东和机构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分别通过对定价基准日和发行日的择时来影响折价率;对于混合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择时行为对折价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机构定增或混合定增时,上市公司股价的长期超额回报为负,且对定价基准日择时能力越强,股价长期表现越差。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择时行为的认知,为完善我国定向增发定价规则的制定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蓄存款理财化与金融错配
    张庆君,李萌,郭永光
    2018, 60(11): 58-64. 
    摘要 ( 98 )  
    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理财化趋势对我国银行存贷款业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考察储蓄存款理财化对信贷成本和金融错配的作用。研究发现:储蓄存款理财化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也推高了信贷成本;储蓄存款理财化对金融错配的影响存在阈值转换效应,储蓄存款理财化作为门限变量存在双重门限值,在储蓄存款理财化水平较低时,储蓄存款理财化变量不会显著引致金融错配加剧;但是,随着储蓄存款理财化水平的提升,储蓄存款理财化变量对金融错配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且逐渐增强。储蓄存款理财化变量通过融资成本途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引起金融错配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基于资产短缺视角
    杨胜刚,阳旸,刘姝雯
    2018, 60(11): 65-72. 
    摘要 ( 122 )  
    金融安全当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金融资产短缺与金融安全密切相关。本文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研究电子货币与我国金融资产短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资产短缺已经是我国典型化经济事实,电子货币的替代加速效应能对资产短缺产生缓解作用,而电子货币替代转换效应则加剧了资产短缺。虽然电子货币替代加速效应能在短期缓解资产短缺,维持短期金融稳定,但是容易引起资金在金融系统的“二次搬家”和“资金空转”的问题,产生投机性泡沫和资产泡沫,不利于长期金融安全。因此,必须加强电子货币的替代转换效应,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资产短缺困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我国跨区域人口迁移与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 ——“用脚投票”视角下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
    赵佳佳1,王建林2
    2018, 60(11): 73-81. 
    摘要 ( 103 )  
    基于Tiebout的“用脚投票”模型,并考虑财政支出和人口迁移率可能存在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和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的方法进行相关考察。研究显示,财政支出与跨区域人口迁移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交互效应,同时,地区财政支出对跨区域人口迁移率存在空间反馈效应,当地财政支出对当地人口迁移率的影响会传递给邻近的地区且把邻近地区的影响传回当地本身。本地财政支出增加不仅会增加本地的人口净迁移率,而且会降低邻近地区的人口净迁移率,这可能导致了相邻地区的人口和财政政策趋同性。因此,不同地区在制定公共品供给和人才引进政策时,应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空间区位优势,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信誉,以提升财政资源效率;应注重财政政策与环境、产业等政策之间的整体配合与协同合作,形成区位特征,降低空间反馈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民营化改制与企业研发投资:一个准自然实验
    程仲鸣1,2,朱自超1,张烨1,2
    2018, 60(11): 82-90. 
    摘要 ( 136 )  
    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实现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增长,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当前正在推进的国企民营化改革实践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重点考察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是否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采用倍差分法(DID)模型,以沪深上市公司民营化改制企业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化改制后,企业研发投资意愿和强度显著提高,并且这种积极的正向效应具有可持续性;民营化改制企业高管持股占比越高,企业的研发投资增加越明显。进一步考察其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民营化改制企业是通过降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路径来影响研发投资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偏序不动点理论下互替策略博弈比较静态分析
    李兴昌,田仕芹
    2018, 60(11): 91-96. 
    摘要 ( 99 )  
    在互替策略博弈中,每个局中人对其他的局中人行为的最佳反应收益是递减的,增映射的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对此问题已经无能为力,这给研究非合作互替策略博弈中 Nash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引入锥确定偏序关系,利用锥理论研究了实 Banach 空间上一类减映射不动点比较静态分析问题,得到了映射在当前存在不动点条件下, 当参数增加时,仍会存在较大不动点,并且该结果降低了对空间凸性、紧性和格结构的要求。运用这一新方法,本文证明了非合作互替策略博弈中Nash均衡存在的比较静态分析,该问题对局中人的策略空间没有紧性和格序结构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付费“柠檬市场”治理机制研究
    张省,常江波
    2018, 60(11): 97-107. 
    摘要 ( 100 )  
    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型业态,知识付费市场发展迅猛。但由于知识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知识付费“柠檬市场”问题严重,逆向选择风险较大。本文分别引入声誉机制、质保机制和声誉-质保协同机制,分析知识付费“柠檬市场”的治理模式,比较各种机制对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研究表明:基于知识付费“柠檬市场”问题的客观性,在引入声誉机制和质保机制的治理模式中,平台联盟和卖家联盟的治理效果比较明显,声誉-质保协同机制治理效果最显著。因此,可以考虑采取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集体声誉联盟和多元监督等方式治理知识付费的“柠檬市场”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高管异质性、股权激励与超额现金持有 ——国企混改中“行政高管”与“市场高管”差异考察
    杨志强,胡小璐
    2018, 60(11): 108-118. 
    摘要 ( 169 )  
    高管市场化选聘与激励能否改进经营绩效是国企改革中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的“市场高管”与上级组织任命或委派的“行政高管”现金持有行为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股权激励对上市国有企业高管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股权激励强度越高,高管的现金持有水平越趋向于目标现金持有水平;与“行政高管”相比,对“市场高管”实行股权激励并未在现金持有方面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八项规定”颁布和高融资约束是导致“市场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在投资机会较少的企业中,“市场高管”股权激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投入 ——基于高管团队重组的情境作用
    朱芳芳1,李海舰2
    2018, 60(11): 119-126. 
    摘要 ( 158 )  
    基于高管行为整合理论,本文分析高管团队重组与高管薪酬差距的关系及其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效应,并基于CEO变更状况对以上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重组与高管薪酬差距呈负相关,且高管团队重组会削弱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支持作用。这充分印证了当高管团队处于重组情境时,为了抑制该情境所引发的晋升斗争行为,企业会倾向于缩小高管薪酬差距以促进高管团队加速行为整合、顺利开展研发合作。此外,相对于CEO未发生变更,CEO发生变更时高管团队重组负向调节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效应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研究 ——基于信用融资的分析
    周茜1,2,谢雪梅1
    2018, 60(11): 127-133. 
    摘要 ( 160 )  
    由于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较大,其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综合运用改进的AHP法和区间数DEMATEL法,分析区间数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综合影响程度,该方法降低了原方法劣势,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基于信用融资的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为小微企业融资中信用风险控制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国际知识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
    陈艺毛,李春艳,孙洋
    2018, 60(11): 134-143. 
    摘要 ( 105 )  
    本文划分国际知识溢出的来源和途径提出了相应的测算方法,引入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2003-2014年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FDI渠道的溢出效应大于进口贸易渠道;行业间知识溢出具有促进作用,而行业内知识溢出具有挤出效应;后向关联的溢出效应大于前向关联。分产业类型看,国际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对阻止我国现有比较优势产业失势具有积极作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双渠道的知识溢出对研究期内实现产业升级的产业都发挥了作用;国际投资渠道知识溢出的后向关联效应对我国发展潜在优势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效果中,除FDI外,其他途径的效果均不理想,我国许多企业的技术进步陷入了FDI的“需求锁定”之中。因此,面对国际上新一轮的保护主义兴起,目前我国仍需继续挖掘利用外资渠道的产业间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我国产业知识资本积累,弥补我国R&D资本的行业间溢出效应的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机制研究
    付媛1,郝娜1,杜建华2
    2018, 60(11): 144-153. 
    摘要 ( 109 )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零售业呈现出典型的商业集聚现象,但传统的空间商业集聚与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消费者及商家的深度访谈语料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及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系统内部存在3条正反馈回路及6条负反馈回路,形成了该系统的驱动力及制约力;消费者与商家集聚规模的总体演化趋势曲线均呈“S”型;消费者网络转换成本、平台口碑等对集聚规模和集聚速度均产生影响,平台对商家支持、商家平台进入成本等对集聚速度产生影响但不影响集聚规模。因此,影响平台集聚速度、规模的各外生变量取值与平台网站直接相关,对这些变量的干预对于平台商业网站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
    常远1,吴鹏2
    2018, 60(11): 154-160. 
    摘要 ( 97 )  
    技术进步将扩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城镇化率的提高。本文利用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技术进步细分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比较分析二者对城镇化影响的差异性,发现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显著地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技术效率变化提高的幅度远小于技术进步变化提高的幅度;进一步分析表明,第三产业集聚下技术进步变化对城镇化的影响较大且显著,第三产业不集聚下技术效率变化对城镇化的影响虽小但显著。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还要关注第三产业集聚与不集聚在影响中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网络性风险与治理 ——基于刻画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
    陆丰刚1,陈寅平1,2
    2018, 60(11): 161-167. 
    摘要 ( 107 )  
    由于网络关系的作用,产业集群内任一网络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迅速且严重危及整个产业发展。冰雪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由于存在多重委托-代理问题,极易发生网络性风险。本文从协调冰雪旅游参与主体利益关系与解决信息不对称两个问题入手,从利益机制与监督体系两方面研究设计克服多重委托-代理的影响,减少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网络性风险发生的治理对策;通过建立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为委托人,以冰雪旅游经营主体为代理人的理论分析模型来刻画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分析问题生成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法论丛
    以占有改定设立动产质权的可行性探析
    夏江皓
    2018, 60(11): 168-176. 
    摘要 ( 133 )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ttel pledge requires the delivery of the subject matter. General opinion states that chattel pledges can be established by simple delivery and indicating delivery rather than by constitutum possessorium. The progress of social economy call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s of the pledge system, so that the guaranty can be made the best use of and promote financ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establishing the chattel pledge by constitutum possessorium is accessible in the fields of legal theory and legislation. It is also beneficial to respect the autonomies of both parties and provide them with an additional path for choosing appropriate ways of guarantee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