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6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产业经济
    世界经济
    财税研究
    管理天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产业经济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赵冉冉, 韩孟孟, 沈春苗
    2023, 65(1): 1. 
    摘要 ( 123 )  

    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本文运用OLS模型和2SLS模型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但需要注意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虚假产业均衡”;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良性产业均衡”,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中国除了持续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还应加强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并鼓励中西部地区寻求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技术与中国省区产业增长——基于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任希丽, 张海伟
    2023, 65(1): 11. 
    摘要 ( 94 )  

    本文将地区和产业特征相结合,利用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考察数字技术对中国各省级区域各行业产出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从动态演化视角来看,2004年、2008年和2013年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产业增长,即“技术创新效应”和“相对优势效应”大于“创造性破坏效应”;2018年数字技术对产业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存在“生产率悖论”,意味着各产业数字技术中间投入比例较低所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及地区无法发挥“相对优势效应”抵消了“技术创新效应”。分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数字技术对产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较显著。从不同产业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对重工业产出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对轻工业产出增长则在某些年份呈现负向阻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融结合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
    王翌秋, 谢萌
    2023, 65(1): 20. 
    摘要 ( 84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GMM模型,实证分析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制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教育支出能强化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的多重性影响
    江三良, 鹿才保
    2023, 65(1): 29. 
    摘要 ( 119 )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多重影响,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逐步回归法、联合显著检验法和调节效应检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多重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有助于碳排放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存在既有正向促进也有负向“遮掩”的多维关系;考虑时间和空间外部性,短期内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本地-邻地”溢出效应,长期来看,会抑制邻地碳排放效率提升。因此,需要发挥环境规制对城市减排的结构和效率双向激励,鼓励关联产业合理集聚,重视“本地-邻地”的产业分工协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助力还是阻力——基于“强”与“弱”波特假说的中介效应检验

    郭然, 刘大志
    2023, 65(1): 40. 
    摘要 ( 89 )  

    为了更精确揭示全球价值链低碳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本文以强、弱“波特假说”为视角,利用2016年WIOD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价值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动态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短期内环境规制产生阻碍作用,长期中将显著激励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一步的面板门限检验发现,仅有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在“波特假设”的传导机制检验中,环境规制既能够通过弱“波特假说”的技术创新,也能够通过强“波特假说”的生产效率增长,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服务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

    韩慧霞, 金泽虎
    2023, 65(1): 49. 
    摘要 ( 58 )  

    基于Chaney(2008)的贸易引力模型,本文选取2005-2019年我国对43个贸易伙伴的服务出口数据,考察贸易伙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TPU)对我国服务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伙伴TPU上升显著抑制我国服务出口二元边际,且对集约边际的抑制效应更大。贸易伙伴TPU上升对我国服务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具有时变性,短期内,对二元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长期内,对集约边际的抑制效应不显著,而对扩展边际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货物出口负向调节贸易伙伴TPU对我国服务出口二元边际的抑制效应,即弱化了前者对后者的抑制效应。贸易伙伴TPU上升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技术含量越高的服务行业其出口二元边际受到的抑制效应越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相对贫困

    钱力, 张轲
    2023, 65(1): 59. 
    摘要 ( 63 )  

    基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背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微观数据,构建Logit模型,考察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城镇劳动力流动会提升城镇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农村劳动力流动会缓解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城镇劳动力流动会加剧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在收入差距相对合理与收入差距较大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分别起到“加剧”与“缓解”的作用,而城镇劳动力流动在不同收入差距状况下均会“加剧”居民相对贫困状况;收入差距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居民相对贫困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其缩小会达到减贫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比较优势动机的中国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金靖宸
    2023, 65(1): 68. 
    摘要 ( 53 )  
    基于中国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比较优势动机的关系,使用2015年中国制造业内25个细分行业对5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截面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同时受到比较优势动机和市场准入动机的影响,并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寻求型动机;中国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区位选择总体上符合比较优势动机,未出现偏好逆转的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税研究

    “双碳”目标、财政压力与绿色增长——来自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的政策实验

    李少林, 杨文彤
    2023, 65(1): 77. 
    摘要 ( 74 )  

    “双碳”目标与财政压力陡增如何兼容并进,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地税收分成作为财政压力切入点,利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显著促进财政压力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产业结构低端化地区,在稳增长前提下,适度调整环境规制强度虽然能刺激工业与第二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产业结构优化空间与资本来源,但环境规制强度的下降也导致后续绿色增长动力不足;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绿色变革;西部、东北和转移支付流入地的财政压力地区具有显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目标与全要素生产率

    李齐云, 周雪
    2023, 65(1): 89. 
    摘要 ( 44 )  

    本文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目标和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并检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水平,但由于受到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增大和约束力的增强,抑制作用愈加明显,且这种影响在保增长压力大的地区更显著。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值约束和硬约束的压力更多地作用在对技术进步的负向影响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交易与“碳税”的减排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

    刘海英, 钟莹
    2023, 65(1): 98. 
    摘要 ( 92 )  

    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市场化手段。本文采用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SDM-DID)和中介效应检验对其减排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作用路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存在高-高排放、低-低排放地区聚集的空间特征;两种碳减排政策在考虑空间关联性后仍然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试点省份周边地区能借助试点省份的政策红利实现碳减排,而“碳税”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存在“污染天堂”现象,碳排放权交易能通过促进工业结构低碳转型、改善能源结构来实现碳减排,“碳税”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来减少碳排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天地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民营企业投资效率:高效决策还是约束限制?

    雷新途, 姜君如
    2023, 65(1): 108. 
    摘要 ( 76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存在“约束限制”和“高效决策”的理论分歧。本文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体现为“约束限制”,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政策敏感度加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效率的负面效应;但其政治关联可以弱化这一影响。此外,融资约束恶化是潜在的作用渠道;而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投资不足提高了民营企业未来收益的波动性,但降低了未来平均收益和企业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下终极股东控制链变动

    王晓燕
    2023, 65(1): 120. 
    摘要 ( 54 )  
    本文以2004-2019年间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为研究对象,考察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下高管因素、股东因素对终极股东控制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股东是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的主导。从高管因素角度看,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时,终极股东有了高管的助力,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同时也因为没有了高管的辅助,减少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财务困境是终极股东掏空动机下与高管合谋借助控制链变动铺设掏空隧道的诱因。从股东因素角度看,具有掏空动机的终极股东通过控制链变动增强资金侵占能力,此行为不会因财务困境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具有掏空动机且财务困境小的样本中,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掏空动机和财务困境叠加时,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增加了控制链变动概率,且偏好于延长股权控制链,但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放弃了控制链变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关系取向、项目治理与项目绩效

    冯国莉, 郝生跃, 李晓光
    2023, 65(1): 131. 
    摘要 ( 61 )  
    公共部门在中国的PPP项目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其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的影响较大。本文在提出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内涵的基础上划分维度并设计测量量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公共部门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公共部门不同的关系取向对项目治理效果和项目绩效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会直接影响项目绩效。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在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其中关系治理在情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契约治理在工具关系取向和寻租关系取向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数字化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祝合良, 郭凯歌, 王春娟
    2023, 65(1): 143. 
    摘要 ( 108 )  

    随着数字经济与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消费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能。本文将数字化消费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数字消费治理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化消费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消费的多层次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对数字化消费普及有显著的强正向效应,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消费者的数字化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通过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基础保障支撑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主要是通过物流基础设施保障、地区数字化消费设施保障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由于消费者对大数据推送内容的满意度较低以及平台隐私保护管理问题普遍存在,数字消费治理显著负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从而产生对数字化消费的负向作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