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6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上一期   

    产业经济
    三农经济
    财税研究
    财经纵横
    管理天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产业经济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理论机制与政策启示
    李梅, 侯力, 李婧
    2025, 67(5): 1. 
    摘要 ( 17 )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系统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通过环保认证、处于高竞争性或高数字化转型水平行业、位于环境规制强度更高地区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更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劳动效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等方式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效率: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田高良, 张晓涛
    2025, 67(5): 13. 
    摘要 ( 11 )  

    当前,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产业生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激发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率,是企业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主要通过改善创新质量来实现;机制检验揭示,内部控制质量与薪酬差距对这一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地区政府及同行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也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在企业市场势力较强、研发背景高管比例较高、员工学历层次较高的情形下,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而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竞争激烈、融资成本高、市场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行业与地区中,该效应也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金融发展、政府行为与制造业绿色转型
    安勇a, 赵丽霞, 张清华b
    2025, 67(5): 25. 
    摘要 ( 12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亟须金融体系提供系统性支持。绿色金融作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项目的新型金融业态,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重构,深入剖析绿色金融发展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行为对其效能发挥的作用边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具有“减排”与“增效”的双重功效,显著推动了制造业绿色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两条路径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赋能效应在非资源型地区、高数字技术地区和高市场中介服务水平地区更为显著。此外,作用边界检验表明,政治锦标赛竞争压力削弱了绿色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而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则强化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效能发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绿色金融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框架,还为政府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基于此,应构建政府、外部环境和市场三方协调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以充分释放绿色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红利效应,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运营的知识产权保护——基于多主体演化博弈的分析
    丁悦梅a, 郑德权a, 梁运吉b
    2025, 67(5): 35. 
    摘要 ( 7 )  
    本文通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潜在侵权者和电商平台三方博弈模型,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中区块链技术对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中,侵权者的行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电商平台的惩罚力度对品牌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投入对监管策略有一定影响,适度投入能促进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区块链数字赋能也会影响品牌企业的策略选择,应适度控制技术成本以促进积极策略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黄旭
    2025, 67(5): 46. 
    摘要 ( 11 )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有利于抵御内外部风险冲击、保障粮食安全与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本文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提升效应;机制分析揭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三条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会因地理区位、政策施行、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规模化程度的差异而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还具有缩小我国省际之间、四大区域之间、南北方地区之间和沿海内陆地区之间农业产业链韧性相对发展差距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税研究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纳税遵从——兼论产业链的溢出效应 
    冀云阳, 贾婷月, 刘燕
    2025, 67(5): 56. 
    摘要 ( 9 )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运营模式与财务策略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纳税遵从视角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且这种效应在市场关注度高、透明度好的企业中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税收征管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影响纳税遵从方面存在协同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透明度提升与代理成本降低是数字化转型提高纳税遵从的两条核心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下游客户企业纳税遵从行为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上游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些发现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税收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证依据,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其在规范税收秩序、促进税负公平中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刘元元,
    2025, 67(5): 66. 
    摘要 ( 7 )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基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知识产权保护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省份与高产业结构省份更为显著;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企业出口竞争策略
    耿晔强, 赵欢
    2025, 67(5): 75. 
    摘要 ( 6 )  
    推动企业出口竞争策略转型是实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2—2023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出口竞争策略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竞争策略升级。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升企业产品差异度、增强企业敏捷响应能力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赋能企业出口竞争策略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出口竞争策略的影响作用在国有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非沿海地区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实施“高质高价”的质量竞争策略对企业经营绩效会产生短期的抑制效应和长期的促进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稳就业效应吗?——来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李媛, 胡成林
    2025, 67(5): 86. 
    摘要 ( 7 )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正在重构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与组织形态,科学评估其就业效应是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治理的关键议题。本文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为切入点,基于城市与企业的宏观和微观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人工智能试点政策对城市及企业就业的动态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试验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就业。机制分析显示,试验区政策通过岗位创造、市场扩大以及产业集聚三种效应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红利呈现空间与结构异质性,高标准市场体系地区、数字基建领先区域、非农行业所属企业、非国有企业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弹性更为显著,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低技能劳动力结构性替代风险。本研究既为揭示人工智能的就业“创造-替代”二重性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优化提供了靶向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天地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
    习明明, 张卢千漪, 夏若萱
    2025, 67(5): 98. 
    摘要 ( 7 )  
    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正逐渐成为驱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13—2023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GPT大语言模型对上市公司专利文本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关键核心技术专利信息,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企业研发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效推动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发展,进而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外部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正向影响更大。本研究为企业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控力、提升产业链主导权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与理论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金亮, 管潇潇, 李元亨
    2025, 67(5): 109. 
    摘要 ( 9 )  
    在当今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引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机制分析显示,优化供应链结构和提高供应链稳定性是驱动企业ESG表现的具体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对于中游企业、非国有企业、重污染和非高科技企业的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新冠疫情对企业ESG表现冲击,同时,其对企业ESG表现在治理方面提升作用更大。本研究不仅拓展了对于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所带来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政府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创新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王家庭a, b, 刘锦莉c
    2025, 67(5): 121. 
    摘要 ( 9 )  
    绿色创新通过环保技术和资源优化,减少污染并提升社会责任与治理透明度,从而显著提升其ESG表现。本文基于2012—2022年2664家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绿色创新和制造业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融资约束和企业规模的机制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提高;机制研究表明,绿色创新可以促进融资约束的缓解,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提升,随着企业规模的提高,绿色创新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绿色创新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三个维度——环境(E)、社会(S)和治理(G)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环境(E)和社会(S)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这表明绿色创新更侧重于直接激励企业在环保投入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改进;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对经过四大审计、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潜在风险识别
    解子恒, 王守海, 王晨辰
    2025, 67(5): 131. 
    摘要 ( 7 )  
    在逆全球化和“断链”风险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主动识别、有效治理供应链潜在风险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企业主动识别供应链潜在风险。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企业主动识别供应链潜在风险;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缓解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促进企业对供应链潜在风险的识别;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审计师监督有效性和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主检验结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识别供应链潜在风险的作用效果在国家中心城市、非高科技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作为“治理工具”实现了供应链风险管控的治理闭环,对供应链风险具有积极治理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税法》与资源型企业绿色治理——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张劲松, 李沐瑶, 张云姝
    2025, 67(5): 142. 
    摘要 ( 7 )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我国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双重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破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问题的关键战略路径。2020年实施的《资源税法》兼具环境规制与生态补偿双重功能,既通过税收杠杆调节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又以法律形式强化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为评估环境政策对企业绿色治理的实际效应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场景。基于此,本文选取2014—2023年沪深A股上市资源型企业的微观数据,从政府环境规制的“有形之手”视角切入,以《资源税法》颁布为外生政策冲击,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政策对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因果效应,并深入剖析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源税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治理绩效。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投入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借助分析师关注形成外部监督压力,进而提高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政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财务状况较为稳健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为《资源税法》的绿色治理效能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完善环境政策工具、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