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旅游文化
    自然游憩品牌游客认知、感知价值与品牌忠诚
    薛永基,胡煜晗,白雪珊
    2017, 59(7): 1-8. 
    摘要 ( 117 )  
    随着城市居民“远离城市、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需求的渐趋旺盛,自然游憩品牌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以北京市自然游憩品牌为例对游客品牌认知、感知价值对品牌忠诚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品牌认知和感知价值对行为态度、游客满意度有直接、正向影响,且品牌认知的效果更明显,说明游客对自然游憩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感知以及对景区带来的身心收益等价评价,均能培养游客对该品牌的积极态度;行为态度、游客满意度均对品牌忠诚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且游客满意度的效果更加明显,即根据游客体验的直接感受,游客的态度越积极、评价越正向越容易建立品牌忠诚;在行为态度、游客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下,品牌认知、感知价值对品牌忠诚具有间接、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对于品牌忠诚的塑造起关键作用。因此,源自于事前认识的抽象臆测仅能影响游客做出品牌选择,并不能直接产生品牌忠诚,品牌忠诚只能通过游客根据旅游体验后的实际感受进行具象度量产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法论丛
    媒体负面报道与审计契约稳定性 ——基于事务所组织形式变更视角的分析
    张俊民,张晓,肖志超
    2017, 59(7): 9-14. 
    摘要 ( 94 )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扩散,媒体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影响着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感知。作为资本市场信息鉴证服务的提供者,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的判断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基于事务所转制视角,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报道次数与审计师变更之间显著正相关;与转制前相比,转制后的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更加显著;按照地区法制环境和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分组后,这些关系仅存在于在地区法制环境建设水平较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样本中。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基于市场竞争的声誉机制虽然尚不成熟,但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强化是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媒体扮演好监督角色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企业出口扩张与贸易引致学习: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 ——来自中国企业专利申请的证据
    李汉涯
    2017, 59(7): 15-23. 
    摘要 ( 117 )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增加。所以,在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应鼓励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鼓励企业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进行一般贸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研究
    供应商资金约束下双渠道供应链融资选择与定价策略 ——基于期望效用视角的分析
    李新军1,2,陈亭亭1
    2017, 59(7): 24-33. 
    摘要 ( 110 )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许多供应商利用互联网开辟了直销渠道,形成了双渠道供应链。本文假设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外部需求随机,供应商面临资金约束而零售商资金充足,从期望效用的视角分别考察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种方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研究结果表明,直销渠道的零售价会随着供应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而降低,批发价根据两者之间的风险厌恶程度来确定,随供应商风险厌恶程度增大而降低,随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增大而提高,传统渠道的零售价随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增大而降低。面临资金约束的供应商会优先选择零售商提前支付的融资方式,当供应链双方处于非风险厌恶型时最易达成无偿内部融资的“双赢”模式,但无论哪种融资方式都难以达到无资金约束下的最优期望效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沪港通对沪市标的股票价格发现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吕大永1,阮青松2,万孝园1
    2017, 59(7): 34-43. 
    摘要 ( 113 )  
    沪港通作为一种双边互联制度,其对市场效率带来的影响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开放。本文以沪港通开通为事件进行DID回归分析同时以沪港通双边交易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将证券的“价格发现速度”分为“价格反映市场公共信息的速度”、“价格反映个股特质性信息的速度”,探讨沪港通推出对沪股通标的“价格发现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机制的推出整体上提高了“股价反映市场公共信息的速度”却可能降低沪股通标的“股价反映特质性信息的速度”。其中,沪股通交易显著提高其标的“价格反映市场公共信息的速度”,而港股通交易却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时港股通交易也可能有助于提高沪股通标的“股价反映市场公开信息的速度”。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出沪伦通、深港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负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与风险异质性研究 ——基于欧洲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曾智1,何雅婷2,曹国华2
    2017, 59(7): 44-51. 
    摘要 ( 130 )  
    由于欧洲各个国家在宏观环境、银行业结构、利率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别,对银行风险行为、异质性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长期低利率搭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逐渐降低的背景下,欧洲部分国家针对银行在央行的储备存款实施负利率政策。本文利用欧洲银行业的数据分析负利率、银行微观特征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欧元区银行的风险水平,而显著降低了瑞士银行的风险水平;从银行微观特征看,瑞典规模大的银行实施负利率更能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欧元区资本充足率高的、流动性水平低的银行实施负利率更能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而丹麦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水平高的银行实施负利率更能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上述结论证实了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但不同国家实施负利率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加强流动性监管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海淘”税改新政对国家税收及居民消费的影响 ——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张衍斌,李洪心
    2017, 59(7): 52-57. 
    摘要 ( 101 )  
    在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双重作用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以海外网购为主的B2C和C2C增长速度迅猛。目前,对于跨境电商进口税收新政的涵义及所带来的影响引起较大争议,以致该政策被暂缓执行。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分析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税收新政对政府税收及不同年龄段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税收,短期内抑制了居民的海淘行为,但是减少的消费量并没有分流到国内。这种模拟结果印证了“海淘”税改新政对减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平衡中国外贸、普惠民众是不利的。因此,应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模式,尽快出台并实施电子商务配套法律法规,规范跨境电商企业的贸易行为,确保新政的正确执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经济
    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碳排放 ——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
    何彬1,范硕1,2
    2017, 59(7): 58-66. 
    摘要 ( 79 )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性措施,但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将技术进步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又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以期通过更加细化的方式对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还以环境规制成本作为门限变量,应用动态面板门限估计,研究环境规制的门限效应。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原始创新不但没有降低碳排放,反而增加了碳排放,说明我国的技术创新更多地关注了产能的提升,绿色创新程度不高,创新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模仿创新对碳减排效果较好,其原因在于模仿创新是一种“跟随型”的创新;技术引进的作用很小,说明我国不可能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最适宜的技术。第二,在不同的地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对碳减排的作用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减排政策制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第三,原始创新、技术引进与碳减排之间均具有门限效应,当环境成本达到门槛值时,原始创新、技术引进开始促进碳减排。因此,需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不同碳减排效应,选择不同的激励、扶持与规制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社会资本、正式制度与地区技术创新 ——基于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彭晖,张嘉望,李博阳
    2017, 59(7): 67-73. 
    摘要 ( 112 )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需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宏观地考察非正式制度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地区金融发展为中介变量分析其作用路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既直接正向影响地区技术创新,又通过促进地区金融发展而间接地影响地区技术创新;在法律意识与产权保护水平薄弱的地区,社会资本承担了替代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制度安排和文化因素,而挖掘社会资本的发展潜力应营造诚实互信的社会氛围,化解金融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完善产权保护机制,保护各方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QFII提高我国A股的定价效率了吗? ——基于沪深交易所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显超1,潘志远1,李杰2
    2017, 59(7): 74-79. 
    摘要 ( 92 )  
    2003年中国开始引入境外合格的证券投资机构(QFII),其对于我国建立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申万一级行业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考察QFII对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发现QFII投资能够提高中国股票的定价效率,但是QFII投资规模与股票定价效率之间不是单调的;随着QFII投资额度超过临界值,本国证券市场定价效率反而会下降;此外,在不同的行情中QFII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其定价效率有一定的异质性。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和化解金融风险,QFII 的投资规模应该控制在一定的临界值之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异质性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研究
    陈晓珊1,匡贺武2
    2017, 59(7): 80-88. 
    摘要 ( 77 )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可能发挥非线性的治理作用。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探讨企业异质性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隐性薪酬和显性薪酬两种激励机制呈现显著的“倒U型”治理特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分别呈现显著的“U型”和“倒U型”治理特征;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两种机制的非线性效应并不明显,两者仅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异质性特征会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这些实证结果验证了企业治理机制的非线性作用机理,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经验证据的分析
    罗孟旎
    2017, 59(7): 89-95. 
    摘要 ( 95 )  
    我国企业改革的选项之一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由此不同性质资本之间的相互融合也致使不同性质股东之间的利益相互抗衡。基于股东财富实现(实现指数)视角,本文选用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年份层面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现状,探究混合所有制下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结论表明:中国公司治理整体质量进步明显,已有接近一半的公司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但公司治理的整体环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呈反比关系,第一大股东性质影响两者的相关性,且非国有公司的公司治理质量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更显著。这些结论说明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符合市场化的改革宗旨,能够发挥非国有股东作为控股股东的治理职能,通过股权结构的合理调整可实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最低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会计对象分类差异研究
    赵红卫1,2
    2017, 59(7): 96-102. 
    摘要 ( 90 )  
    建立全球性的通用会计准则已成为趋势。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内容,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两者基本分类之间既高度相关,又显著差异,遵循着对应设置、拆分配比、拆分单列、损益合并、权益合并、考虑特殊六条演进路径。本文首先从设置目标、服务对象、具体用途三个方面规范研究,为两者基本分类差异提供合理理论解释,提出会计要素具有鲜明的外部性、高层级、统一性特征,而会计科目则具有鲜明的内部性、低层级、灵活性特征;其次,以生产制造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形成过程为例的实证研究,为两者基本分类差异提供充分实务论证;最后,通过中、美会计要素基本分类对比,提出加快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基本分类改革,对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经理人外部继任、高管持股与企业未来绩效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研究
    钱士茹,赵斌斌
    2017, 59(7): 103-110. 
    摘要 ( 91 )  
    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经理人更迭过程中聘用外部经理人对未来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经理人外部继任对企业未来绩效更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国有企业未来绩效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高管持股负向调节外聘经理人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正面影响。这些结果说明深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有企业提升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创业板上市公司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投入
    王楠1,2,苏杰1,陈守双3
    2017, 59(7): 111-118. 
    摘要 ( 87 )  
    充足的资源对于确保连续的研发活动、减少研发运营的不确定性、提高创新能力是必要的,而CEO的权力大小对于公司战略和资源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组织权力、所有权权力、声誉权力和专家权力维度构建CEO权力测度方法,并以我国创业板2010-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政府补助和研发人员规模均对CEO权力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因此,赋予公司CEO更大的权力,充分发挥其“管家”精神,有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同时,争取更多的政府补贴、保证企业研发人员充足的规模,有利于减少资源约束、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CEO信心,有利于加强CEO权力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分享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李晓华
    2017, 59(7): 119-126. 
    摘要 ( 111 )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分享经济在美国发轫并迅速风靡全球。在对分享经济既有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分享经济的定义、分享经济发展的动力,提出分享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结合网约车案例,对分享经济的内涵作进一步探讨,并提出狭义的分享经济与广义的分享经济概念;在分析分享经济的产业影响基础上,对分享经济的发展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不完全竞争下我国铜进口贸易市场势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朱学红,樊玉林,谌金宇
    2017, 59(7): 127-134. 
    摘要 ( 71 )  
    中国在国际有色金属进口市场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却缺乏定价能力。本文选取10个主要铜进口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SMR模型对2000-2015年间中国有色金属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考察影响国际市场势力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铜进口市场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市场,铜进口贸易不具有买方市场势力同时面临强大的卖方市场势力;在十个主要进口市场中,加拿大、美国、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对出口价格具有额外加成能力,并依次占据卖方市场势力前五位;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进口结构单一以及较低的产业集中度是导致中国铜进口贸易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据此,我国应通过优化进口结构、加强对外投资、提高行业集中度来增强在铜资源国际进口贸易中的市场势力与定价话语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及分解
    李子文,刘向东
    2017, 59(7): 135-147. 
    摘要 ( 113 )  
    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增长模式及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甄别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认识。零售业在我国社会化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04年外资进入和2008年金融危机;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无货铺零售业、综合零售业、家电产品零售业以及服装日用品零售业的低速发展;从生产率分解的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此外,本文还发现我国零售业具有典型的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同时资源扭曲配置的现象长期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分析
    张丹宁,刘永刚
    2017, 59(7): 148-162. 
    摘要 ( 82 )  
    “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催生于现实经济发展,是在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合作趋于深化等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经济现象。通过引入“共生视角”,在对产业集群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马太效应”进行探讨;进而,以共生系统三要素为判别标准,运用系统动力学对“中心供应链式”和“行业同盟式”两种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的主导模式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研究结果对“马太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社会责任需要依托于集群内“共建联盟”(“泛组织合作化”)的发展模式来进行建设;由于“马太效应”存在,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必须是长期而持续的;企业参与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的最大化收益会促进其进行社会责任“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融资约束与资源错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赵玉龙,祝树金
    2017, 59(7): 163-172. 
    摘要 ( 96 )  
    在对融资约束影响资源错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使用1998-2007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企业内和行业内资源错配进行测度,并进行相应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融资约束与企业内资源错配、行业内资源错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随着融资约束的上升,企业内和行业内的资源错配程度将会先下降后增加;在不同所有制属性、区域以及行业内的企业之间,融资约束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稳健,但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非国有企业对融资约束的反应更敏感,东部和中西部样本中融资约束对企业内错配和行业内错配的影响存在不同,融资约束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显著的企业内错配效应,而对行业内错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后结合行业面板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融资约束对行业内错配影响的稳健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其关联因素分析
    包富华1,3,朱美宁2,3
    2017, 59(7): 173-177. 
    摘要 ( 103 )  
    当前中国旅游业OFDI不断增长,认识和把握其时空特征及关联因素,对于国家进行相应的宏观管理和中国旅游企业制订具体投资战略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旅游业OFDI的流量、存量数据分析中国旅游业OFDI的特征及关联因素。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中国旅游业OFDI流量和存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且二者的增长均呈现“乘幂”型特征;空间分布分析表明中国主要的对外投资国家(地区)大致跟随出境旅游国家(地区),“资金流”和“人流”之间存在较好的伴随状态;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人均GDP、出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分别是影响中国旅游业OFDI的前三大因素,其中,人均GDP是其基础,出境旅游人数是其载体,入境旅游是其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生经济
    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参保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阳玉香1,莫旋2,唐成千2
    2017, 59(7): 178-183. 
    摘要 ( 87 )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通过Logit模型考察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偏低,且内部阶层差异明显;除工作特征和区域因素外,个体特征对社保参保率的影响也很大,这表明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的获取上有一定的主动权。因此,政府应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以吸引企业和流动人口参加,让流动人口能共享城市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张肃1,2
    2017, 59(7): 184-192. 
    摘要 ( 85 )  
    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较城镇居民有较大差距,但却较城镇居民有更高的空间相关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基于此提出了考虑内、外部消费习惯形成及当期消费空间效应三种影响因素的消费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提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但是经检验其不满足平稳性条件,采用空间协整模型后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没有形成显著的消费习惯;采用静态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收入仍是提高农村居民在信息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信息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提升的作用有限,物价上涨、受教育水平、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上述结论得到政策启示: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采取措施重点扶持、培养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习惯,扩大其空间溢出效应,或可成为加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