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6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商业经济
    产业经济
    劳动经济
    财税研究
    财经纵横
    管理天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商业经济
    全渠道零售与门店吸引力——数字化时代商圈理论的实证研究
    刘向东, 何明钦, 郭艾
    2023, 65(3): 1. 
    摘要 ( 652 )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全渠道零售正在重塑门店与顾客的空间互动关系。基于零售商圈理论,从零售商、顾客双重视角出发,实证探究全渠道零售对门店吸引力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开展全渠道零售后,门店吸引力随着空间距离衰减的规律仍然成立,但衰减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不再严格遵循传统引力模型显示的“长尾衰减”,表现为“线性衰减”,且衰减速度明显放缓;全渠道零售显著扩大了门店的核心商圈范围,即全渠道的吸引力相比实体渠道的空间辐射范围更广;随着到店距离的增加,门店的顾客更倾向于成为“全渠道顾客”,且同等条件下全渠道顾客相比实体渠道顾客的光顾行为受空间距离约束效应更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与企业创新
    丛钰涵, 王珊珊
    2023, 65(3): 13. 
    摘要 ( 336 )  

    投入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探究制造业投入数字化的“量”与“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投入数字化会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的渠道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企业规模大小差异、数字要素投入来源差异及制造业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差异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差异化影响。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投入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正效应产生明显的负向调节;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要素的投入质量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效率——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李金林, 冉光和, 叶长华
    2023, 65(3): 22. 
    摘要 ( 186 )  

    在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并对市场一体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其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市场一体化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合理引导地方产业结构有效升级,对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地区之间绿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产业化、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
    王婧菲, 孙立
    2023, 65(3): 30. 
    摘要 ( 229 )  

    发挥数字产业化的金融引导功能是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服务化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适度区间与突破路径
    杨仁发, 郑媛媛
    2023, 65(3): 39. 
    摘要 ( 189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突破非线性关系、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节能效应的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能源利用效率呈倒“U”型关系,制造业服务化在适度区间内显著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和城市创新能力是助推制造业服务化突破“适度区间”,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双赢局面的有效路径。因此,在推进城市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一要聚焦制造业服务化的质量,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优化服务投入结构,二要进一步加大环境规制强度,设立合理的地方环保支出并进行有效监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经济
    数字化供应链变革与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经验证据
    祝丹枫, 李宇坤
    2023, 65(3): 49. 
    摘要 ( 161 )  

    借助2018年开展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化供应链变革对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渠道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化供应链变革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创新强度是其主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短期内数字化供应链变革对缓解高技能劳动者投资不足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投资过度的作用力度有限。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供应链变革对劳动力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的博弈分析
    孙晴, 郝钢, 丁莹莹
    2023, 65(3): 58. 
    摘要 ( 234 )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平台逐渐成为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引领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的过程中,供给主体之间实现了充分的动态信息交互,智慧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实现了价值重构的要素协同,供需双方实现了全方位的精准匹配。本文通过厘清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探索在价值共创理念下供给主体的最优稳定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数字平台与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在价值共创理念引导下达成合作,是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关键,无论哪方参与价值共创的成本更高,最终都需要政府干预才能使系统最终策略选择趋于理想状态,表明政府干预下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优化;进一步仿真分析表明,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的最优稳定状态,需要博弈主体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充分协作、实现共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税研究
    善治之税:数字化监管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于井远, 周萌
    2023, 65(3): 70. 
    摘要 ( 144 )  

    融资难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一大瓶颈,尤其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严格的数字化监管使企业融资环境更加透明,这对中小企业融资来讲,是“雪上加霜”,还是“雪中送炭”?本文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6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监管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税三期不但没有额外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反增强了其信贷融资能力,有助于融资困境转化成顺境。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监管优化了中小企业内外环境,不仅对内提升了企业税收遵从度和治理能力,还优化了税收治理环境和银企信贷配给效率。这种“内外兼修”方式有助于发挥治税效应和治理效应,表现为善治之税。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域市场化程度越高,数字化监管的激励效应越显著。同时,数字化监管也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和较高融资约束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建设数字强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数字经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
    崔日明, 陈永胜, 李丹
    2023, 65(3): 82. 
    摘要 ( 163 )  

    本文将数字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带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其过程中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 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而且具有稳外资的作用;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 随着经济增长分位点增加, 数字经济促进作用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 “U” 型特征; 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异质性; 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并且溢出效益可能远大于直接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聚经济、绿色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
    苏婧, 谢向伟
    2023, 65(3): 91. 
    摘要 ( 141 )  

    随着我国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实施和“两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集聚已成为当下区域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也使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协调好要素空间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亟需解决问题。本文将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引入传统的产出密度函数,构建一个能够刻画集聚经济、绿色技术进步、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四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10-2020年我国299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效应,集聚经济的环境效应存在异质性,集聚经济同时具有增长和减排的双重效应。因此,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应健全集聚减排机制;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城市开放、环境规制和环保投入等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管服”改革促进企业投资的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
    张超, 宋华盛
    2023, 65(3): 101. 
    摘要 ( 122 )  

    “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其对市场主体活力的影响机理尚无定论。本文以2015年我国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证明:“放管服”改革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相比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放管服”改革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促进程度更大,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和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发挥作用。因此,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视“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激发市场活力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兼论政府环境治理的调节作用
    郝爱民, 任禛
    2023, 65(3): 110. 
    摘要 ( 132 )  

    流通数字化发展作为传统流通业与数字技术融合而生的新型流通模式,是打造绿色流通体系的重要引擎,对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测度流通数字化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碳减排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环境治理能够强化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行业分析显示,流通数字化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减排效果最佳,制造业次之;地区分析显示,在中部地区和人口密度中等分布区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更强,政府环境治理的调节效应更明显,但在西部地区和人口密度中等分布区政府环境治理存在形成“以邻为壑”减排模式的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天地
    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证据
    杨兰, 张立乐
    2023, 65(3): 119. 
    摘要 ( 199 )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形成的产物,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相结合,旨在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贷可获得性来提升企业绩效;还能通过改善研发投入经费不足,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动能;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在未能实现技术创新、未进入产业园,以及地处城镇的企业中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者能力与董事网络同群效应
    刘源
    2023, 65(3): 127. 
    摘要 ( 155 )  

    为有利于营造促进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机制,〖JP3〗本文聚焦于企业的某种网络关系,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是否存在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并考察管理者能力和企业的异质性对同群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且管理者能力在非国有企业中对同群效应的抑制力比在国有企业中更强,在低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管理者能力对同群效应的抑制力比在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立董事社会资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源依赖”还是“资源诅咒”
    邱静, 范钦钦
    2023, 65(3): 136. 
    摘要 ( 114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本文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现出资源诅咒效应;而独立董事的信息技术人力资本带来的智力支持及数字化资源则能够弱化上述效应,有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独立董事社会网络则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不显著。在进一步检验中发现,就企业内部而言,企业的研发意愿、研发投入强度及独立董事薪酬都能够通过相关机制负向调节独立董事社会资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就企业外部而言,产品竞争激烈程度及企业地区也能对上述效应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政府补助则能够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倒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能弱化独立董事社会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企业脱实向虚行为
    郑丽雅, 易宪容, Safi Adnan
    2023, 65(3): 146. 
    摘要 ( 135 )  

    本文结合我国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微观层面企业发展的特征事实,基于“管理层监督机制”和“信息质量”双重视角探究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内在机制,并以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回归拟合出企业最优的金融化水平。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显著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可能的内在机制是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通过弱化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信息不对称及弱化管理层自利动机、强化信息质量等维度降低管理层自利动机,进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的行为。因此,企业应当重视管理层监督及管理层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以推进微观层面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