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旅游文化
    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研究 ——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
    汤姿1,2,石长波1,张娜3
    2018, 60(1): 1-9. 
    摘要 ( 113 )  
    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和胁迫效应,而生态环境对旅游经济也具有承载和制约效应。本文以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为指导,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5年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和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协调等级逐步提升,耦合协调关系密切;在空间上,各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协调区域的内部发展差距在扩大,各个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演变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从总体上看,尽管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显著。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发展需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树立理念、健全和落实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企业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白云1,刘紫薇2
    2018, 60(1): 10-18. 
    摘要 ( 71 )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投入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本文以中国500强企业2005-201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泊松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方法评估我国企业国际化对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重点考察资本结构、利润率和融资约束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特别关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持续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在当期显著抑制企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中长期后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国际化对创新的影响不是即期的、一蹴而就的;资本结构、利润率和融资约束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化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企业国际化对创新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净结果;增加海外资产占比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而增加海外销售占比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上述结论为客观评价我国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分析,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蔬菜一级批发商技术效率研究 ——基于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批发商户的调查
    张磊1,王娜1,张桂梅2
    2018, 60(1): 19-27. 
    摘要 ( 88 )  
    相对于农产品流通二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的经营规模更大、流动范围更广,是农产品跨省域流通的中坚力量,其运营效率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来自山东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蔬菜一级批发商在蔬菜批发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效率损失,商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在园区的经营时间、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批发总量的比重、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重、蔬菜一级批发商是否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而商户单次批发的蔬菜品种数量、是否投资购买大型运输车辆、商户决策者的文化程度、蔬菜一级批发商的从业经历、从事蔬菜批发的年限等因素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蔬菜一级批发商运营技术效率还有(约26.5%)提升空间,而积累蔬菜批发经验、维系上下游稳定的客户关系、实施向前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其提升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欧贸易区成型溯源 ——中世纪大宗贸易视角
    刘程1,2
    2018, 60(1): 28-35. 
    摘要 ( 93 )  
    中世纪盛期欧洲社会的物质积累激发了商品交换活力,引发了“领主-农民”二元结构和庄园经济解体。“黑死病”后社会经济结构再调整,物质积累和消费水平复增,市场交换成为常态,国际市场体系得以优化重组,北欧地区出现了以自然禀赋为基础的地理分工,确立了大宗贸易的内容和运行体系。14、15世纪专职贸易的汉萨商人建构起一个东起俄国、西至葡萄牙,北抵冰岛,南达意大利的贸易帝国,标志北欧贸易区初成。尼德兰和英格兰依靠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又以港口集散贸易取代汉萨同盟的转运贸易,先后主宰北欧贸易区,最终发展成现代贸易强国。经济体、贸易模式与贸易区间的深层关联对于积极谋求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的中国具有启发意义——打造国家品牌,建构“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是参与或主导全球贸易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基于创新资源配置的风险投资退出行为研究
    张根明,郑娣
    2018, 60(1): 36-45. 
    摘要 ( 75 )  
    风险投资通过对自有创新资源的配置可实现在顺利退出的同时降低对企业的道德风险。本文以2009-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具有风险投资事件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多重统计检验及回归分析,研究风险投资退出行为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及创新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从财务角度考察发现,风险投资在锁定期后的套现减持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出现显著性下滑;从创新资源配置的源头分析,风投机构的退出时机和退出速度主要受到资源投入量和配置策略的影响;整体来看,绩效在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资金规模越大时表现更稳定,而风险投资联合规模越大时,企业绩效下降的幅度越大。因此,风投机构应对创新资源投入量和配置策略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风投机构和风险企业的最优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价同步性:富于还是缺乏信息含量? ——以定向增发为例
    鲁桂华1,耿艳丽1,2
    2018, 60(1): 46-52. 
    摘要 ( 96 )  
    股票价格的同步波动性与信息含量的关系存在争议。本文以定向增发折价程度为信息不对称变量,利用2006-2014年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股票价格的同向波动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定向增发抑价与股价同步性负相关,表明我国的股价同步性具有信息含量。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分析师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股价同步性对定向增发抑价的影响;定向增发对象对定向增发抑价及定向增发抑价与股价同步性关系的影响均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机构投资者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定向增发折价率
    刘亭立,陈璐,杨松令
    2018, 60(1): 53-61. 
    摘要 ( 116 )  
    社会网络已成为网络个体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机构投资者是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主要承接者,通过共同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使机构投资者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机构投资者网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投资者网络结构中个体的位置特征 (差异) 对于定向增发价格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及关联方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显著较高,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显著较低;机构投资者的网络位置特征是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的重要因素,参与增发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度越高,定向增发折价率越低,验证了信息不对称假说;拥有丰富结构洞的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能获得显著更高的折价率,符合交易成本理论;在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同时参与定向增发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网络位置对折价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以机构投资者的主动投资特性为切入点,从其网络特征视角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的刻画维度,验证了社会网络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通道,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一级市场定价的“黑匣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利率市场化、银行微观特征与风险承担
    冯传奇,洪正
    2018, 60(1): 62-70. 
    摘要 ( 62 )  
    国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过程常伴随着银行业危机的发生。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如何有效控制自身风险水平已成为理论研究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04-2015年我国130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估计的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微观特征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出U型关系;国有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较低,利率市场化会加剧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承担;资本充足率越高、存贷比越低的银行,其风险承担水平越低。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高资本充足率、低存贷比对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会减弱;在地方性银行样本中,没有选择跨区经营的银行,其风险承担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地方性银行跨区经营对于增加银行风险的作用会减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监管机构需警惕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业风险加剧,根据银行不同微观特征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管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货币购买力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模型与汇率失调测算
    张晓京
    2018, 60(1): 71-78. 
    摘要 ( 64 )  
    为了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本文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均衡汇率理论模型,该模型回归货币购买力的本质,克服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选取可比较一篮子商品的困难。经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状况的实证检验发现:2005-2010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除2007年、2008年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外,其他年份均被高估;2012-2014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被低估,只是各年的低估幅度不同;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高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均值相对于实际汇率的均值在总体上被高估28.03%,名义汇率在中长期存在贬值趋势。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各年度变化幅度在两国产出水平变动幅度小于ΔM2变动幅度时,主要受ΔM2的变动影响。 以上结论对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侯文平1,苏锦红2
    2018, 60(1): 79-86. 
    摘要 ( 94 )  
    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40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投资引力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发现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和金融发展寻求动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具有寻求其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对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动机不明显,中国在制度寻求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表现出不同的安排。以上结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岸-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动态联动关系研究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
    孙树强1,姜伟2
    2018, 60(1): 87-96. 
    摘要 ( 79 )  
    自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H)形成以来,关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多数认为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关系。随着内地与香港之间人民币流通渠道不断拓宽,两地之间汇率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运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CNY与CNH的动态联动关系:带断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样本初期阶段CNY对CNH有引导关系,随后两者之间相互引导,近期CNH对CNY具有引导关系;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显示,CNH对CNY的影响逐渐增强;考察在岸离岸利差对汇率影响的结果显示,在岸离岸利差增大会导致离岸汇率贬值和在岸汇率升值。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方法规避了静态系数回归模型的缺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发企业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 ——基于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先明,胡博文
    2018, 60(1): 97-104. 
    摘要 ( 65 )  
    本文以跨国公司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基础,分析后发企业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之间关系,考察吸收能力及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国际化对技术追赶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后发企业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之间关系;制度质量越高,后发企业国际化对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分析
    李世辉,胡江峰,何绍丽
    2018, 60(1): 105-111. 
    摘要 ( 94 )  
    同伴效应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倍受关注,“去杠杆”促使学界对过度负债成因及解决措施的研究如火如荼。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采用2SLS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模型检验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通过Ivprobit与非国有企业对比验证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是否会导致过度负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存在同伴效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更容易使其向上偏离最优资本结构,从而导致过度负债。这些结论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成因的理解,为更好地实现“去杠杆”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非均衡及其外部效应估计 ——基于要素投入及其效率的分析
    诸裕祥1,陈恒2
    2018, 60(1): 112-121. 
    摘要 ( 86 )  
    本文从要素投入规模及其效率视角分析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非均衡的动态演进过程、物流业发展非均衡形成的机理及其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双要素投入规模在全国物流业的配置趋于不断优化的状态,但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资本投资规模不足的现象;劳动力投入规模非均衡成为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非均衡的主要成因,且提升资本投资效率成为主要竞争领域;劳动工资非均衡并非是导致东中部、东西部区域间物流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成因,却能发挥对中西部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节效应;东中部物流业已经跨域依靠劳动力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劳动生产率提升-劳动力投入规模扩张-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竞争之中;东中部和东西部区域间物流业由要素区域聚集所导致的劳动力投入规模非均衡是一种良性的区域分工,促进了总体经济增长,而在资本投资规模非均衡与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交互影响下,将持续抑制东中部、东西部总体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竞争优势:转化效应与逻辑 ——来自中国100强社会责任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分析
    吴定玉
    2018, 60(1): 122-132. 
    摘要 ( 99 )  
    本文从竞争优势构成的多层次性入手,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契合点和转化机理;选取2009-2015年中国不同性质的社会责任前100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引入CSR行为理论探究不同CSR行为在竞争优势不同层面的转化效应。从总体上看,CSR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提升效应,在资源能力与企业价值层面转化效应较好,但企业绩效层面转化效应不显著;不同CSR行为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效应不同,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转化效应越显著,这一结论(发现),基于竞争优势来源构成的不同层次,对CSR-CFP关系之谜给出一种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中小企业信贷、银行规模与征信服务模式
    姚洪心,吴伊婷,赵袁军
    2018, 60(1): 133-142. 
    摘要 ( 61 )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是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第三方征信机构的服务模式为研究视角,构建征信机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三方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第三方征信服务的作用及不同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的运行模式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引入征信机构服务会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市场贷款利率降低、信贷发放总量增加,但征信机构不同服务模式对信贷市场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2)征信机构最优的服务模式因不同政策目标而异,在征信机构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其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用信息;在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目标下,将同时向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信用信息;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将根据银行贷款门槛的差异程度而定。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政策目标是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征信机构应选择第三种即向所有银行都开放有偿信息服务;未来随着征信服务业的成熟、市场的发展,民营征信机构成为体系的主体,利润最大化将成为主要政策目标,征信机构可采取第三种即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经济
    财政分权下“强波特假说”的再验证 ——企业环保创新和非环保创新的视角
    陈雨柯
    2018, 60(1): 143-152. 
    摘要 ( 110 )  
    环境规制引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弱波特假说”得到诸多研究文献的实证检验,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绩效以补偿环境遵循成本的“强波特假说”却很少得到相关研究的验证。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Homamoto的两阶段法对“强波特假说”进行分析,并讨论政府财政分权是否会产生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环保研发投入,但会抑制企业非环保研发投入,环保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与竞争力不产生显著影响,非环保研发投入则存在显著正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强制型环境规制驱使企业将研发资金转向环保创新,但财政分权会弱化这一影响。上述结论说明“强波特假说”在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中并不成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 ——基于我国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郑展鹏1,2,许培培1
    2018, 60(1): 153-160. 
    摘要 ( 91 )  
    本文利用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纳入EKC模型,考察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并对我国各区域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腐败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层面及内陆地区层面,腐败通过扭曲资源配置、放松环境规制增加了碳排放;而在沿海地区,地区腐败对碳排放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降低了碳排放,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技术正效应、结构正效应大于规模负效应的结果;全国层面及内陆地区层面均不存在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只有沿海地区存在库兹涅茨曲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文化
    基于客车流量监测数据的浙江省旅游业现状分析
    王康1,周孝2,赵彦云1,3
    2018, 60(1): 161-168. 
    摘要 ( 65 )  
    客运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在反映旅游客源结构、预见旅游波动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使用客车流量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客车流量数据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空间格局变化,从中可提炼一些规律性问题;考察客源结构特征(包括客源的时间分布、组织形式、空间分布等)有利于发现商机、有针对性地拓展市场,分析客源结构特征变化有助于预见和规避旅游市场波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调节点特质、旅游地感知价值与冲动性旅游
    时朋飞,熊元斌,吕丹
    2018, 60(1): 169-176. 
    摘要 ( 81 )  
    基于心理学的调节点理论,通过引入潜在旅游者个性特质因子“调节点特质”作为自变量,引入情感因子“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为中间变量,构建“潜在旅游者调节点特质-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冲动性旅游意愿-冲动性旅游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对冲动性旅游行为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潜在旅游者促进调节点特质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较高,而防御型调节点特质与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没有相关性;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在冲动性旅游中充当着重要的情感中介作用,即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越高,越能引起冲动性旅游意愿;冲动性旅游意愿是最终影响冲动性旅游行为的因素,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感知价值并不能直接引起冲动性旅游行为。上述结论对于旅游企业通过外界刺激激发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提高其“个人冲动性指数”,开发 “冲动性旅游市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