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营管理
    商标运用策略与企业价值提升
    张烜
    2018, 60(2): 1-8. 
    摘要 ( 175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的来源范围不断扩大,以顾客为导向、争取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价值的主要方式。本文以我国2004-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商标具体运用策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并在不同企业所有权性质下检验商标运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获得驰名商标认定后,企业价值有了明显提升;企业运用商标延伸策略拥有的与驰名商标商品(服务)同类的注册商标数量越多,企业价值越大;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运用商标定位策略和商标延伸策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更为显著,而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此种关系并不显著。因此,企业应重视企业商标资源利用,强化优势品牌培育,发挥知名商标的价值带动作用,优化整合企业商标资源,建立品牌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品牌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App营销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孙永波,丁沂昕,高雪
    2018, 60(2): 9-18. 
    摘要 ( 422 )  
    随着 4G 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App展现出的营销价值吸引了大量商家,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本文将移动App营销模式划分为品牌App、联盟App、App广告植入和App广告投放四种模式,通过构建移动App营销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模型,探讨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移动App营销模式部分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移动App营销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拟人化沟通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影响
    李峰,陈志婷
    2018, 60(2): 19-24. 
    摘要 ( 176 )  
    在市场消费者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创造新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情感依恋。本文以“拟人化沟通”为切入点,通过两个实验分析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和产品类型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影响,发现拟人化沟通与消费者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对品牌产生品牌依恋;产品类型对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无论是否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对于享乐型产品都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对于实用型产品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当品牌不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安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因此,可以通过拟人化沟通的营销方式激发消费者的拟人化感知,促进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并形成品牌依恋;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可能产生品牌依恋的消费者身上,应注重消费者定位,避免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用户间合作与参赛者在线创新绩效研究
    李丹,胡珑瑛
    2018, 60(2): 25-29. 
    摘要 ( 101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创新竞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产品创新,基于社区的在线创新竞赛提供给参赛者参与互动合作的机会,可以使企业更快地接触到多样化的创新源,并通过外部创新者的参与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科沃斯”在线创新竞赛社区中192位参赛者的数据为样本,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用户间合作对参赛者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参赛者合作倾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均对参赛者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参赛者合作倾向对信息支持与参赛者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合作倾向在情感支持和参赛者创新绩效间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基于方案要素中介效用的分析
    李秉祥,惠祥
    2018, 60(2): 30-41. 
    摘要 ( 122 )  
    本文以我国2006-2011年实施完成或正在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特征、股权激励方案要素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方案要素的中介作用,探讨各因素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作用程度。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管能力和企业发展前景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效性的三大因素,激励强度和业绩条件促进股权激励有效性发挥;激励力度和业绩条件的中介效用在股权集中度和公司发展前景对股权激励有效性影响关系中表现最为明显,业绩条件在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有效性影响中发挥遮掩效用。因此,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相关利益方对方案要素的自利性影响,应结合企业发展前景分批制定业绩条件及授予价格,以提高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资产证券化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路径与机制分析
    李佳,黄雪宁
    2018, 60(2): 42-49. 
    摘要 ( 128 )  
    资产证券化创新势必影响银行个体行为,进而对宏观金融产生“溢出效应”。随着资产证券化创新不断提速,其对个体银行风险承担及宏观金融稳定影响的机制与路径需要进一步厘清,以利于对其合理监管。从动态视角看,资产证券化创新是通过影响银行个体行为作用于其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一定的“溢出效应”影响至金融稳定,资产证券化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出一个“由微观向宏观过渡”的三阶段动态路径。因此,须以“审慎+鼓励”的态度推进资产支持证券创新,促使银行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创新之基本功能,从宏观层面考虑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真正发挥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本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性质与公司绩效研究
    林艳,魏连宾,李炜
    2018, 60(2): 50-56. 
    摘要 ( 125 )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人口红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城镇二元化视角
    张爱美,郭静思,吴卫红
    2018, 60(2): 57-64. 
    摘要 ( 112 )  
    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期,我国以劳动力数量优势为特征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渐微,以高素质人力资本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推力。基于城镇二元化视角,本文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考察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以及储蓄率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劳动力数量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渐微;劳动力质量即人力资本由于教育存在时滞效应,现阶段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储蓄是人口红利的特征,其通过转化为资本的形式对人口红利产生间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股权激励与全要素生产率
    杨竹清1,2, 陆松开3
    2018, 60(2): 65-72. 
    摘要 ( 133 )  
    企业内部的薪酬差距对员工的激励效果、从而对企业TFP提升的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规模的企业中,不同员工(高管与高管、高管与员工)之间,不同的薪酬差异程度下,表现不尽相同。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高管之间薪酬差距、高管与员工间薪酬绝对差距与企业TFP显著正相关,但高管与员工间薪酬的相对差距与TFP显著负相关,并存在“倒U型”关系;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企业TFP,而且在非国有、低内部薪酬差距以及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中股权激励的效应更好;相比限制性股票,期权作为激励工具对TFP的促进更为明显。因此,针对企业产权性质、规模的不同,企业内部高管间分工的不同(价值创造贡献不同),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应做不同的管理:国有企业凸显公平、私有企业追求效率,二者都要体现出核心高管的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公众预期、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 ——基于Agent新凯恩斯模型的经验研究
    赵玮
    2018, 60(2): 73-82. 
    摘要 ( 101 )  
    本文将ACE建模思想纳入到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基于Agent的新凯恩斯模型,并利用拓展后的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经济中存在25%的家户是完全理性,存在73%的厂商是有限理性;产出与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较传统新凯恩模型平缓,并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来源,真实货币余额的偏好冲击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产出波动。因此,在考虑了有限理性以及适应性预期后,经济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理解公众预期形式对分析宏观政策的经济影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服务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研究 ——基于双视角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想
    马岩,王慧
    2018, 60(2): 83-88. 
    摘要 ( 132 )  
    互联网快速融入服务业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效率,推动着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重心已从职能专家转为业务部门的支持者,但是常常因为其对相应业务工作不理解,难以为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从“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视角提出双视角人力资源管理构想,通过文献法、专家讨论法对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并试图对解决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尝试:基于理论分析提出17项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假设,结合双视角人力资源管理构想,对现有的研究补充了企业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选取服务业人力资源经理为访谈对象,通过行为访谈法进行验证,删除了未经过检验的“诚信”一项,得到双视角下服务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中包含的19个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测量,根据各要素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开发提出改进意见。本文旨在从整体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素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研发活动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应
    楚有为
    2018, 60(2): 89-97. 
    摘要 ( 76 )  
    行业专长是审计师所具有的核心能力之一,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具有更多行业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其发挥对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本文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应,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异常研发支出削减的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客户更不可能将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抑制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因此,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外部治理效应对研发活动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与股权资本成本 ——基于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鉴证意见中介效应的研究
    苏明
    2018, 60(2): 98-107. 
    摘要 ( 96 )  
    本文以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鉴证意见为中介变量,利用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A股有关数据,检验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受到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鉴证意见,降低其股权资本成本;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鉴证意见是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有效传导路径之一,但不是结构资本价值创造效率降低股权资本成本的有效中介变量。企业应重视智力资本并基于不同类型智力资本的特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其股权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真实盈余管理的协同共治 ——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研究
    唐建荣,许文婷,张鑫和
    2018, 60(2): 108-118. 
    摘要 ( 105 )  
    真实盈余管理的自由发展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难以根治的顽疾。基于BMA方法研究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表现和治理状况,探索宏微观制度因素差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影响。结果显示:(1)近年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经营操控来平滑利润、粉饰报表,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分布呈中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征;(2)共23项5个角度的可能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指标中,偿债能力、高管薪酬、会计弹性、盈利能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托宾Q、审计事务所类型、股权相对集中度、资金占用和法治水平等指标充分地解释了真实活动操控的作用表现;而5个方面因素作用表现为,股利结构中的持股安排对真实盈余管理作用明显,公司特征是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治理结构安排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直接作用需要有效激活,外部审计和监督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法制水平的差异对内部治理因素效用的发挥有重大影响(调节作用)。内部因素是真实盈余管理从无到有的根本原因,外部因素是其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因此,需要从内外部因素的各角度构建严密的治理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现金持有的影响 ——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浩,刘春林
    2018, 60(2): 119-127. 
    摘要 ( 84 )  
    作为公司的决策主体,高管团队异质性的结构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现金持有水平有待进行充分地探讨。借助高阶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产品多元化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现金持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正面影响产品多元化,产品多元化负面影响现金持有,产品多元化在高管团队异质性和现金持有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不仅正向调节产品多元化和现金持有的关系,还能正向调节“高管团队异质性产品多元化现金持有”这一中介机制。上述结论不仅有助于充分理解高管团队异质性影响现金持有的作用机制以及边界条件,还能为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股东“否决权”与代理成本 ——基于拟随机实验与理论猜想的分析
    谭本艳1,向古月1,周先平2
    2018, 60(2): 128-135. 
    摘要 ( 76 )  
    我国公司法第106条规定公司特别决议的形成必须经出席股东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才具有效力,当公司某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3后,如果该大股东不投赞成票就相当于否决了特别决议事项,从而获得了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事项的“否决权”。本文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数据,运用精确断点回归设计法进行拟随机实验,在有效控制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混淆因素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大股东“否决权”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3的临界值后,在特定多数规则的外生冲击之下,大股东的“否决权”使得代理费用显著下降了2.9-3.9个百分点,代理效率显著提高了15.2-26.2个百分点。这说明大股东因获得“否决权”而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大股东通过对公司实施控制而产生了拥有公司的“感受”,即对公司的心理所有权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心理所有权水平的提高又使大股东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实施更加积极的监督,从而抑制了经理层在职消费和非必要的管理费用开支,提高了经营效率,降低了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外部性与产业结构优化 ——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黄继忠,冀刚
    2018, 60(2): 136-145. 
    摘要 ( 114 )  
    外部性与产业结构优化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本文采用中国30个省级地区2000-2015年装备制造业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探讨外部性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性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即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短期内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效应,但仅仅MAR外部性的正向效应长期内得到延续;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短期内对装备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Jacobs外部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Jacobs外部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并逐步转变为显著的抑制作用,Porter外部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抑制作用也会下降,并逐步向着正向效应转变。因此,不仅要关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和政策利好等因素,更应关注外部性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的贡献;应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装备制造业合理化与高度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应重点关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积累,促进关联性和互补性产业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克服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短期内对装备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产生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间碳排放转移结构分解及演变特征研究
    孙立成1,蒋玲玲1,张济建2
    2018, 60(2): 146-154. 
    摘要 ( 105 )  
    碳排放在产业间合理转移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碳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在界定产业碳排放转出和产业碳排放转入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碳排放转出和碳排放转入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2002/2005/2007/2010/2012年产业碳排放转出和碳排放转入进行结构分解,从影响效应视角提炼其动态变动特征,并提出优化产业间碳排放转移的引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产业碳排放转移减少的主要因素,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和投入规模效应则是产业碳排放转移增加的主要因素,投入结构效应促进了产业碳排放转出的增加和转入的减少;碳排放强度效应对碳排放转移具有持续的减排特征,投入规模效应对碳排放转移具有持续的增强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投入结构效应对产业碳排放转出具有逐年递减的态势,对产业碳排放转入具有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波动特征;重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产业碳排放转出增加的主要部门,重制造业和能源工业是产业碳排放转入增加的主要部门,其他工业和轻制造业也促进了碳排放转出和碳排放转入的增加,但其增长效应相对少于能源工业、服务业和重制造业的主要部门;就具体产业部门而言,PPCN/EHPS/CMWI是能源产业碳排放移增加的主要产业,MSRP/GSEM/EMEM/NMMP和CI主要促进了重制造业碳排放转移的增加,PPSM/FMTP/CLII及CTI和WRT分别是轻制造业及服务业碳排放转移变动的主导产业,MMI和NMMI则是其他工业部门碳排放转移变动的主导产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零售业业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动因、原则及操作标准
    杨守德,杨慧瀛
    2018, 60(2): 155-160. 
    摘要 ( 106 )  
    当前我国零售业正在经历一场以网络零售业成熟发展为最鲜明特征的技术升级和业态调整的深刻变革。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对业态转型升级和业态结构调整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零售业态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操作标准体系,结合零售业态发展的前瞻趋势和客观环境,对我国零售业空间布局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
    电商平台视角下第三方支付的演化博弈研究
    刘达1,2
    2018, 60(2): 161-166. 
    摘要 ( 110 )  
    近年来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以支付为基础,逐渐衍生出征信、互联网小贷等金融功能,并积极参与到电商消费信贷发放环节。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本文构建网购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网购消费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均衡刻画双方的策略演化过程,得出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展衍生价值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最后,对衍生价值未来的演化方向做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导向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促进食品消费结构升级
    冉庆国
    2018, 60(2): 167-171. 
    摘要 ( 89 )  
    本文以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切入点,例证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以及食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适应的现状,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以点连线、由点到面的系统性学习思维,并将其运用到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满足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工作指导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对文化消费的影响
    张肃,黄蕊
    2018, 60(2): 172-176. 
    摘要 ( 98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任务,文化产业部门正在着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跨界融合”,从而推动文化业态创新和我国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度水平,印证我国文化旅游新业态的成长与进步。动态面板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业融合对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市场提供了更复合、多元的供给品,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切实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培育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强化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机制,依托文化产业融合带动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