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产业经济
    从产业发展看东北经济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与路径选择
    赵儒煜1,陈强2,王媛玉2
    2018, 60(5): 1-11. 
    摘要 ( 91 )  
    当前,东北经济严重衰退引起社会关注,甚至有东北经济将长期滞后之论。分析东北地区经济衰退的成因,固然很直接地表象为其体制、机制、观念上的差距,但传统优势加工制造业、高新产业、资源能源型基础产业共同“缺位”是其经济基础上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带来了东北经济体制固化,造成了东北经济屡振不兴的结果。从产业发展的周期、国家宏观政策选择、区位物质条件看,东北经济的衰退有其历史必然性;东北经济的复兴也同样具有历史必然性,新产业革命的到来、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外部环境的巨变将给东北经济复兴带来历史机遇,而东北经济自身陷入穷则必变的困境更是东北经济走向复兴的必然所在。对此,只有客观、科学地认识东北经济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信任与满意对消费者忠诚的异质性影响. ——以余额宝用户为例
    黄林,郑大庆
    2018, 60(5): 12-19. 
    摘要 ( 80 )  
    消费者忠诚理论提供了消费者忠诚形成的“信任-忠诚”和“满意-忠诚” 两个基本逻辑路径。基于多维度忠诚测量框架,本文探讨信任和满意对消费者忠诚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信任和满意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并以余额宝用户调研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任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忠诚,而满意主要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忠诚;余额宝用户的信任影响了满意而非满意影响信任,感知价值和感知愉悦性是余额宝用户信任和满意的重要前因。上述发现对消费者忠诚理论和互联网金融理财服务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影响下替代性产品的动态定价研究
    官振中,张世豪
    2018, 60(5): 20-30. 
    摘要 ( 82 )  
    围绕社交影响下存在质量差异的两替代性产品动态定价问题,本文使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分别研究消费者为短视型或策略型两种情况下销售商的定价决策,并通过建立销售商利润最大化模型考察社交对销售商最优定价和最大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短视型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的社交影响越大,高质量产品价格越高,低质量产品价格越低,销售商的最大利润先减小后增大;消费者为策略型时,对于不同的参数范围,社交对销售商最优定价的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数值分析的结果显示销售商的最优利润不仅与社交影响相关,还受到产品质量、折扣因子等参数取值的影响。上述结论为消费者追赶热门商品及销售商调整热门商品价格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也为销售商面对受社交影响的消费者如何定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享经济:赋能、价值共创与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猪八戒网的案例研究
    郝金磊,尹萌
    2018, 60(5): 31-40. 
    摘要 ( 103 )  
    “赋能平台”是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演进趋势,如何通过赋能实现价值共创逻辑重塑,进而引导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路径和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理论解释,也需要案例实证检验。本文基于猪八戒网的案例企业研究,构建分享背景下赋能-价值共创-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模型(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赋能的内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用户赋能阶段,用户通过平台赋能参与价值共创过程,平台对双边市场统筹配对实现价值共创,商业模式从细分市场切入服务于价值共创;数据赋能阶段,数据通过平台赋能发掘潜在需求,针对共性需求进行产业链延伸,全产业链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共创;生态赋能阶段,通过平台开发的互动场景和协作工具,以孵化创新创业群体为主线,整个生态圈实现彼此赋能、互联共享、价值共创。本研究从赋能角度出发探寻价值创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变逻辑,实现了研究的案例对接和理论深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烧钱”的神话:公司IPO初期的增长战略选择
    王俊喆
    2018, 60(5): 41-53. 
    摘要 ( 82 )  
    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快速的规模扩张和市场占有是新创公司的一种主流增长战略,但这种“烧钱”战略是否带来预期的增长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关注和证实。本文以沪深A股2000-2010年之间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IPO初期两种不同的增长战略对公司长期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公司在上市的前两年采取了“烧钱”战略,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快速的规模扩张,但它们长期的资产、营收和市值复合增长率均低于偏重利润的公司。通过案例比较我们发现,IPO初期偏重利润的公司集中投资于已有主营业务,项目投产快且盈利早,既补充了运营资金又有利于再融资,使得公司能稳定增长而避免经营上的大起大落;“烧钱”的公司重点投资新领域,周期长获利慢,市场风险的累积往往使后期收益低于预期,同时,原业务因投资不足而相对停滞、萎缩,甚至出现亏损,迫使公司不断地再融资,虽然其中少数公司能通过后续再融资而获得巨大成功,但大部分公司会因再融资障碍而陷入困境,因此,“烧钱”战略会导致公司增长率明显离散。综上,当前盛行的“烧钱”扩张并非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增长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会计信息稳健性、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特质风险. ——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张多蕾,赵友明,王治
    2018, 60(5): 54-62. 
    摘要 ( 60 )  
    本文选取上海、深圳两市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异质信念在会计信息稳健性与股票特质风险关系中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会计信息稳健性能够显著抑制投资者异质信念和股票特质风险;投资者异质信念显著抬高股票特质风险,即两者显著正相关;投资者异质信念在会计信息稳健性抑制股票特质风险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因子作用,会计信息稳健性通过直接和间接相融合的双重路径影响股票特质风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提升会计信息稳健性要求、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加大违法信息披露行为处罚力度,上市公司应该贯彻信息稳健性要求、完善管理层激励与监督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外部投资者要将主动学习和接受监管部门培训教育相结合,增强自身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基于长三角与京津冀比较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研究
    吴昊,李美琦
    2018, 60(5): 63-69. 
    摘要 ( 66 )  
    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经济集中度指数测度1995-2015年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两大城市群的城镇体系发展状况,研究表明,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和苏州为次一级核心的等级结构非常清晰有序的城市体系;而京津冀地区,不仅北京、天津双核协调度较低,而且城市等级结构不够清晰有序。运用位序-回归研究方法分析可以发现,长三角的城市体系日趋合理,而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却没有明显改善,两大城市群的帕累托指数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应该借鉴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北京、天津双核应该更好地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流动性视角下P2P债权转让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曾江洪,陈晔
    2018, 60(5): 70-76. 
    摘要 ( 56 )  
    作为我国P2P本土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机制之一,债权转让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对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和信贷”平台482个项目数据,基于市场流动性的视角,运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模型(PSM-DID),从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两方面分析债权转让机制对P2P项目融资的作用。结果表明,P2P项目的融资速率在债权转让模式下有显著上升,融资利率有显著降低,债权转让有利于缓解传统模式下投资者的投资偏向效应;相较于短期信贷,债权转让对处于流动性劣势的长期信贷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生产信贷,债权转让对处于信息劣势的消费信贷影响更为显著。鉴于P2P平台债权转让机制的积极作用,平台及监管部门应在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平台的自主创新,促进行业规范成长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融入与IPO询价制有效性研究
    黄顺武,汪宁,俞凯
    2018, 60(5): 77-85. 
    摘要 ( 71 )  
    新股定价是一个相关信息逐步融入以及股价渐进修正的过程。本文采用我国第二阶段询价制度改革期间的IPO市场数据,基于信息融入新股价格的角度评价询价制效率。研究发现:发行价部分调整了询价中的信息,未在发行价中定价的信息得到了抑价奖励,承销商部分调整私人信息以激励机构真实揭露其对新股的需求,而对公共信息的部分调整则揭示了我国询价制的低效性;发行价对信息的调整是非对称性的,对负向公共信息以及机构高报价时的私人信息的调整幅度更大,说明我国的询价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纠正的作用。为此,应努力改进发行价对公共信息的揭示能力,并使用“价近者得”的配售规则约束机构的高报价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研究
    龚秀国,谢向伟
    2018, 60(5): 86-95. 
    摘要 ( 134 )  
    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已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有巨大的投资市场。从深化中印产业产能合作和实现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潜力巨大。通过考察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现状及特征,本文构建直接投资决定因素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印经贸合作存在“印度人口红利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悖论”:从长期来看,印度人口红利对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影响很小;由于印度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转让政策和“安全审查”,印度的科研投入对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印度市场规模、印度的研发投入和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是影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比特币能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吗?
    郭昶皓1,陈果2
    2018, 60(5): 96-102. 
    摘要 ( 73 )  
    与主权货币不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特征,而且发行增速递减、发行数量存在上限。据此,在数字货币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可以推广比特币的使用,将其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本文认为,虽然比特币可被视为一种货币,但不能将比特币作为控制通胀的工具:第一,推广使用比特币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长期陷入通缩困境之中,难以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第二,推广使用比特币会以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为代价,从而降低经济抵御外生冲击的能力,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第三,即使比特币不进入流通领域而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也会因为其价格波动过于剧烈,难以较好地实现抵御通胀的功能。理论与历史经验表明,要想有效控制通胀,实行通胀目标制是更为理想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生经济
    金融素养、自信偏差与家庭财富
    罗娟, 王露露
    2018, 60(5): 103-112. 
    摘要 ( 101 )  
    基于中国消费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金融素养对家庭财富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对家庭财富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通过制定规划、股票市场参与、金融产品投资分散化及咨询金融顾问等金融行为对家庭财富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剔除金融素养影响后的金融行为净值同样对家庭财富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金融素养自信偏差”对家庭财富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自信不足程度的降低对家庭财富有正向影响,随着自信程度的上升,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会使得家庭财富减少。研究结论具有培养和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的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建设性越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弘钰1,崔智淞1,孙艳伟2,3
    2018, 60(5): 113-117. 
    摘要 ( 74 )  
    建设性越轨行为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源泉,也是助力全民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甄选出责任感、上司对同事建设性越轨行为的支持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等诱发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关键因素,通过建设性越轨意向和内部地位感知揭示关键因素的转化路径和条件因素,分析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和组织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并识别出组织宽容氛围、组织柔性和反馈干预等边界条件,旨在为探索组织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国企高管政治动机、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基于反腐风暴背景的实证分析
    王丽娟,曹亚男
    2018, 60(5): 118-123. 
    摘要 ( 61 )  
    我国国企高管的行政色彩使其具有鲜明的政治动机,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本文以我国国企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国企高管政治动机、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反腐风暴前,国企高管“急于求成”动机引致了投资过度,反腐风暴后国企高管“不作为”的动机导致了投资不足;会计稳健性缓解了国企高管“不作为”动机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但对国企高管“急于求成”动机与投资过度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上述结论丰富了国企高管政治动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反腐风暴后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及长远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审计延迟与审计定价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2006-2016年数据的分析
    任莉莉,张瑞君
    2018, 60(5): 124-132. 
    摘要 ( 61 )  
    作为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同时,也带来了大股东掏空、过度盈余管理等问题;审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否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并影响审计定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股权质押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出发,从外部监管的视角分析审计师对企业股权质押风险的判断,发现股权质押会造成审计延迟和审计定价的提高,即股权质押的存在致使企业风险加大,审计师会通过提高努力程度、增加风险溢价来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这种相关性在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和企业透明度低的情况下显著存在,且这种影响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后结果依旧显著。上述发现从外部视角为投资者评价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风险性提供了参考,也对审计定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平台企业横向合并下歧视定价策略比较研究
    李治文, 韩启然,熊强
    2018, 60(5): 133-141. 
    摘要 ( 79 )  
    在平台企业对新老用户实施歧视定价策略下,通过构建用户单归属情形下三平台Salop竞争模型,考察并比较平台横向合并对歧视定价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生横向合并后,平台对新老用户的歧视定价以及其获得的利润与交叉网络外部性有关;在不考虑成本节约的情形下,与横向合并前相比,合并行为发生后,无论是否作为合并参与方,平台将不必然对新用户进行优惠,且歧视定价策略的制定取决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大小。此外,平台企业的利润较合并前提高或降低同样取决于双边用户间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大小。上述结论有助于平台企业判断其横向合并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或作为其调整横向合并后歧视定价的依据;同时,也为有关规制部门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制造商生产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融资策略研究
    郭金森1,周永务2
    2018, 60(5): 142-151. 
    摘要 ( 58 )  
    在对称信息框架下,本文构建一个生产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制造商和一个存在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考察延期支付与金融机构借贷模式下双渠道供应链的运作策略。模型分析发现,双渠道供应链各主体最优产品定价与制造商生产规模不经济系数均成正比,需求和利润与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均成反比;在制造商存在生产规模不经济情形下,当零售商面临资金约束困境时,制造商延期支付合同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零售商资金不足问题,实现供应链无资金约束时的收益;尽管外部金融机构提供借贷,但当制造商生产规模不经济系数较低时,零售商始终不会选择金融机构借贷模式;数值模拟发现,当制造商对延期支付时间长度敏感性较低时,零售商会偏爱金融机构借贷融资模式,否则零售商始终偏爱延期支付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经济
    “胡萝卜”还是“大棒”:驱动企业减排政策效应研究
    周维良,杨仕辉
    2018, 60(5): 152-162. 
    摘要 ( 63 )  
    为探究碳减排政策下消费者环保意识能否从供应链的需求端达到供应链减排的目的,建立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比较碳税、总量控制、碳交易三种碳减排政策的规制压力下消费者环保意识、碳减排政策和产品初始碳足迹对供应链减排量和利润的影响,讨论环保规制政策(“大棒”)和环保意识(“胡萝卜”)对供应链减排的单独与共同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发现,尽管消费者环保意识和环保政策一样也能达成影响供应链减排的目的,并且效应叠加,但二者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不同,不能替代环保规制政策;利用消费者环保意识或环保规制政策实现环保目标时,要考虑消费者环保意识强弱、环境规制政策力度以及产品或行业的初始碳足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及其福利效应检验 ——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治国1,李成友2,辛冲冲3
    2018, 60(5): 163-171. 
    摘要 ( 60 )  
    农户土地流转的决策依据是其对于农户相应产生的福利效应。为了优化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本文基于CHIP2013数据库微观调研数据,运用SNEOP模型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构建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剂量-反应函数模型考察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对农户家庭产生的福利效应及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实现农户的自身禀赋条件与农地流转的福利效应有效匹配,从而使农地流转交易双方依据彼此的源条件异质性做出帕累托改进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指导和管理农地流转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经济
    美国、日本老龄高智力资源再开发做法及其借鉴
    李怀1,张颖2,史彦泽2
    2018, 60(5): 172-176. 
    摘要 ( 56 )  
    我国现有的雇佣及退休制度造成大量的老龄高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老龄高智力资源再开发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美国实行的“教授终身制”、日本的“老年人自愿申请延迟退休”制度等值得借鉴。我国可以考虑建立老龄高智力人才库,实行老龄高智力人才“动态聘任制”,丰富我国“智库”建设;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老年志愿者服务等制度,以对现有退休制度的不足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