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商经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逻辑溯源
    秦平
    2018, 60(3): 1-5. 
    摘要 ( 98 )  
    我国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基础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较低水平之上的社会实践。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全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提供了实践指南。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奠定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的政策依据和实践遵循,处理好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略
    于景洋
    2018, 60(3): 6-10. 
    摘要 ( 68 )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将马克思主义人民的立场推向了“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新境界。基于人民的立场,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凝练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发展战略之中。从而系统地形成了从思想到理念再到具体方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构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人组合代言对消费者广告态度的影响 ——基于自我建构视角的分析
    龚艳萍,许焕
    2018, 60(3): 11-20. 
    摘要 ( 106 )  
    在营销实践中,有些企业会选择多个代言人出现在同一个广告的多人组合代言,而同一类型与不同类型代言人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广告效果。本文基于自我建构理论视角实证分析不同类型的多人组合代言对消费者广告态度的影响:相对于不同类型的多人组合代言,同一类型的多人组合代言会产生更好的广告态度,这种作用是通过信息处理流畅性对广告态度产生的,而个体不同的自我建构可以调节这种作用。具体来看,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同一类型的多人组合代言广告态度较好;对于关联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不同类型的多人组合代言广告态度较好。本文的眼动数据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些结论,并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添附理论的商业标识保护研究
    刁舜1,陈家宏2
    2018, 60(3): 21-28. 
    摘要 ( 80 )  
    商业标识与劳动结合后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享产生的冲突纠纷较为频繁,我国现有的保护路径主要倾向于片面地保护特定主体的权益,导致利益失衡;抑或是将商业标识产生的权益交由各方主体共有,不利于商业标识的后续流转。现行的法律规则未对此提供有效指引,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公司包装装潢案法律适用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弊端,通过糅合式的立法模式,在财产法编中引入传统物权的添附规则是必要的,遵循当事人约定优先的任意性法律规范,应以“转换化测试标准”为主、“价值差异测试标准”为辅来判断其是否形成了商业标识的添附物,再根据贡献较大的一方取得商业标识的专有权,并弥补另一方相应的投入与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文化
    基于游客体验视角的品牌关系塑造研究 ——全球消费导向的调节效应
    匡红云1,2,江若尘3
    2018, 60(3): 29-38. 
    摘要 ( 85 )  
    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开业一年之际就实现盈利,而多数中国同行却处于亏损状态,两者市场绩效差别的深层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迪士尼乐园提供的旅游体验导致了其优质品牌资产(品牌关系)的生成。为了深入探讨品牌关系塑造机理,基于前期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的分析结果,通过构建基于体验视角的品牌关系塑造机理模型并采用调节效应分析法处理数据,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品牌关系由“信任/依赖、承诺、社会价值表达”三个维度构成,体验要素二阶因子和情感体验对品牌关系的三个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全球消费导向不对“体验要素-品牌关系”路径产生调节作用,全球消费导向对“情感体验-品牌关系”路径发挥了反向调节作用。 上述结论揭示了跨文化消费情境下品牌关系的塑造机理,在“走出去”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主题公园及跨国经营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融券卖空机制是否抑制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王蕾茜,邹辉文
    2018, 60(3): 39-47. 
    摘要 ( 107 )  
    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中的顽疾。为发现更多的对过度投资的外部治理工具与途径,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融券卖空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面临较差的投资机会却依然扩大投资规模时,卖空交易者能够识别并对其进行卖空,而融券卖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发生严重过度投资的概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卖空量的残差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卖空机制能够通过“自律效应”、“霍桑效应”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但通过“反馈效应”抑制过度投资的效果不明显,融资买入对过度投资不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放松卖空限制有助于抑制过度投资动机,提高公司价值,完善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公司绩效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周方召,李凡,张泽南
    2018, 60(3): 48-56. 
    摘要 ( 123 )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逐渐提高,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本身的异质性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差异。本文以A 股2007-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总体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促进公司绩效;相比非独立型和QFII投资者来说,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和国内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监督激励渠道和缓解融资约束渠道发挥积极作用,且能够抑制公司过度投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政府质量、财务透明与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李后建
    2018, 60(3): 57-66. 
    摘要 ( 88 )  
    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的转型经济体中,政府质量和财务透明对信贷资源配置发挥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对于这种影响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本文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284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与考察。研究发现,政府对企业融资具有“扶持之手”的作用,通过降低腐败水平、增强政治稳定性、提高法律系统质量、强化社会治安和降低税负等手段,为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提高政府质量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同时,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与融资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亦能够强化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政府质量具有调节作用,在政府质量较高的地区,财务透明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此钱非彼钱”:拆迁冲击下的家庭消费 ——家庭财富和健康状况调节效应分析
    袁微,黄蓉
    2018, 60(3): 67-75. 
    摘要 ( 76 )  
    房屋拆迁事件在快速发展的国家极为普遍,但其对于当事家庭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的认识还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经验感知的层面,其作用机理、影响因素需要深入分析,作用效果也需要检验,以利于指导、引导家庭合理管理相关财富,也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基于心理账户和资源保存理论,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实证考察房屋拆迁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在排除样本自选择问题的基础上,经实证检验得到的稳健研究结果表明:房屋拆迁显著提高家庭的消费,即拆迁家庭的消费显著高于非拆迁家庭。但是,该影响作用不仅受到家庭财富的显著正向调节,而且受到健康状况的显著正向调节。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相对于非拆迁家庭,房屋拆迁显著提高有房拆迁家庭的消费,却并未显著提高无房拆迁家庭的消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基于PCA方法的哈尔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分析
    张小锋
    2018, 60(3): 76-82. 
    摘要 ( 101 )  
    随着哈尔滨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PCA方法构建哈尔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并进行预警分析,认为哈尔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高、财政直接项目债务较多和担保债务的不确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多、债务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举借债务融资成本提高、地方财政偿债能力较差、地方债务偿债渠道受阻等是风险的主要成因。对此,降低债务风险、减轻偿债压力等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心理距离与中国OFDI区位选择 ——基于经验知识调节作用的分析
    王增涛1,2,余洁1,李金枝3
    2018, 60(3): 83-90. 
    摘要 ( 78 )  
    心理距离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经验知识的视角,以2006-2015年世界平均GDP排名前50强经济体为样本,采用DOW的心理距离构成维度为基础构造以中国为背景的包含语言、文化、宗教、教育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政治体系、地理距离、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海外华人网络的心理距离维度体系,实证分析心理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经验知识在心理距离与OFDI区位选择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心理距离负向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除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正向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外,语言等其他维度均负向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经验知识正向调节了心理距离和OFDI的关系。以上结论表明我国企业在OFDI进程中应增进对东道国文化、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了解,重视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大力拓展海外的华人关系网络,进一步做好海外投资相关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纵横
    股市危机对中美股票市场溢出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刘成立1,王朝晖2
    2018, 60(3): 91-101. 
    摘要 ( 74 )  
    2015年中国股市危机期间,监管层实施了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监管措施,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和美国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回归,本文对2015年的股市危机对中美股票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美国股票市场在中美股票市场信息传递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股灾后美国股票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的影响更大。其中,美国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同期和非同期溢出效应都是单向的,道琼斯指数的日内交易对上证综指的隔夜收益率有很大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显示美国股票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隔夜收益率的影响呈“V”型特征,美国市场的微小波动都会引起中国市场的巨大波动,尤其是股灾后在下跌行情中来自美国市场的负冲击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变得更大。我国监管当局和投资者不能忽视美国股票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联动关系,管理当局应采取措施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重大缺陷的行为选择 ——基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的分析
    石蕾,邢程,许宁宁
    2018, 60(3): 102-106. 
    摘要 ( 96 )  
    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使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真实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是信息决策价值得以体现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沪深两市2013-2015年披露的存在非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四个迹象”为识别基础确定其是否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逐一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如实披露存在的重大缺陷。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缺陷强制披露制度下存在行为选择,即蓄意降低缺陷的严重程度,将重大缺陷披露为重要缺陷、甚至一般缺陷,影响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可靠性。所以,上市公司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和自我评估工作,提高真实披露存在缺陷的自愿性;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建立完善的稽查机制,对于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营管理
    基于IPA分析的高星级酒店属性研究
    姚延波,侯平平,刘亦雪
    2018, 60(3): 107-114. 
    摘要 ( 115 )  
    充分了解客户对酒店属性的需求和满意度,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本文以高星级酒店(4星和5星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顾客感知的酒店属性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IPA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感知酒店属性的重要性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距;酒店的安全保障、清洁度等18项属性处于优势区,需要酒店继续保持;酒店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停车场等6项属性处于保持区,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酒店有可供使用的折扣、可以提前用餐等属性处于改进区,需要酒店重点改进提高;酒店提供的服务物有所值处于弱势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研究有利于丰富酒店属性理论的相关研究,并为酒店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研究综述
    张金清,肖嘉琦
    2018, 60(3): 115-122. 
    摘要 ( 84 )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加强,高管成员间的差异逐渐增大,既有文献围绕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第一,直接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第二,引入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以探寻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中间过程;第三,引入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探寻该中间过程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可能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以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对企业高管团队的构建、我国人力资本的培养及经济升级转型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玉燕,汪玲
    2018, 60(3): 123-131. 
    摘要 ( 92 )  
    深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合理分工对实施“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造产业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以及工业同构度等三大指标,测算并客观描述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趋势并实证检验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13年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整体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业趋同现象非但未降低反而有所上升,产业分工状况不容乐观。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是产业分工状况不佳的主要决定因素,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也不尽如人意;此外,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加深对提升产业分工效果有显著作用,而交通密度、能源拥有量以及市场化进程的作用不显著。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产业分工协调机制,强化三大城市群和各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控制省域间工业结构同构度和各大区域各自为阵、自谋发展的盲目性,此外,还需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相关投资战略,提升市场化程度、完善一体化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生态创新与企业竞争力 ——基于矿产资源企业数据的分析
    何玉梅,罗巧,朱筱薇
    2018, 60(3): 132-137. 
    摘要 ( 95 )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规制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而“波特假说”认为设置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刺激企业产生补偿生态创新行为、提高企业绩效,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基于“波特假说”与新古典经济学派观点的冲突,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42家矿产资源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3024个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生态创新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环境规制对企业进行生态创新有激励作用;企业进行生态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环境规制与生态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但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上述结论为我国企业实现生态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双重目标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对于我国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经理论
    黑龙江省城市商业网点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俊娥1,2,王东2,魏宇2
    2018, 60(3): 138-142. 
    摘要 ( 107 )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存在选址分布不合理、业态结构不科学及商业功能类似等现象,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商业网点规划、商圈评价、业态结构和商业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以黑龙江省商业网点数据为基础,结合黑龙江商务统计数据,运用arcGIS10统计软件,通过核密度、平均最近邻指数及耦合度等分析方法,探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及住宿业三种业态商业网点空间集聚特征和业态结构特征,分析黑龙江省上述三种业态商业网点在空间集聚方面存在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种业态网点的空间分布呈现中心集聚外围分散并存的特征,不同业态类型的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差异性较大;商业网点业态结构特征表现为,网点数量上以批发零售业独大,其次是餐饮业,商业网点各业态中批发零售业经济效益最好;影响黑龙江省商业网点空间集聚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市的居民消费能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迁徙与生产率省际发散 ——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孙巍,刘智超
    2018, 60(3): 143-151. 
    摘要 ( 90 )  
    针对新时期生产率省际显著发散且不同于研究期初显著收敛、甚至相对稳定的全新演化趋势,本文在劳动力迁徙的框架下从劳动者的迁徙机制、迁徙与生产率的敛散机制两方面对生产率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区域与分阶段的数理分析、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劳动力迁徙改变的劳动要素供给导致了省际生产率的显著收敛、相对趋稳、而后发散的三阶段演化特征;伴随着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相较于流入省份生产率持续上涨,流出省份劳动要素供给减少,显著抑制生产率上涨、导致其下滑,进而导致生产率省际发散。在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普遍、显著存在的背景下,促进劳动力回流,不仅可以有效延续人口红利,也可以延长生产率省际相对趋稳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进而避免省际技术、经济难以抑制的持续分化与我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集聚经济与劳动力流动 ——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
    周光霞1,2,林乐芬3
    2018, 60(3): 152-161. 
    摘要 ( 81 )  
    集聚经济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通过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个互补性机制带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金融外部性通过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利用价格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技术外部性则利用劳动力共享、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着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基于城市层级数据的经验检验表明:金融外部性和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之间存在“U”型关系,技术外部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型”非线性关系,在“集聚-户籍”两种力量博弈中,城市集聚经济主导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因此,进一步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发挥集聚经济机制作用依然是中国城市化目标实现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农经济
    收入水平与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代际差异 ——基于社会公平感视角的检验与解释
    欧阳博强1,张广胜2
    2018, 60(3): 162-170. 
    摘要 ( 106 )  
    在社会分层及农民工内部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收入水平对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是否存在代际差异?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数据,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和结构模型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对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对于原生代农民工,收入增加能显著降低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且社会公平感会产生中介效应;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加对降低经济剥夺感具有显著作用,但对降低社会剥夺感并不显著,且社会公平感不产生中介效应。因此,在引导劳动力的乡城转移上,应当考虑农民工的代际分化,同时通过进一步增加收入来源、创业扶持、公共服务供给等措施降低农民工的相对剥夺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经济
    基于物流时效需求差异的电商平台市场均衡研究
    夏德建1,2,王勇1,2
    2018, 60(3): 171-176. 
    摘要 ( 108 )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将网络市场作为商品销售和采购的重要渠道,网购交易量的节节攀升既促进了电商平台市场的繁荣,也对物流畅通带来了巨大压力。限时物流成为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相关研究也将配送时效作为提升服务和成本控制的约束变量。鉴此,本文将物流时效作为影响买家网购和物流商成本的决定性变量,构建基于线性与非线性物流时效需求的电商平台市场决策模型,求解比较平台、电商、买家和物流商等参与方的决策与收益均衡。研究发现:当买家的网购基本需求越强时,买家的物流时效需求越可能呈现为线性结构,此时线性情景下的平台、电商及物流商的定价水平更低,买家的购买量更大,各方的均衡收益均比非线性情形更高;当买家的网购基本需求偏弱时,买家的物流时效需求越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结构,此时非线性情景下的平台、电商及物流商的定价水平更低,买家的购买量更大,各方的均衡收益比线性情形下更高。上述结论可为平台、电商及物流商识别买家的需求类型和自身定价决策的合理性,优化其利润空间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